PNF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2 12:52:59

PNF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评价PNF手法结合针刺对特发性面神经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PNF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30例(推拿手法结合针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6例(P

关键词:PNF手法;面部;推拿疗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临床上对特发性面神经治疗方法多运用了针刺疗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为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发生率,笔者采用PNF手法结合针刺疗法方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4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发病7d~3个月。

1.2诊断标准参考《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

1.3方法 治疗组接受PNF手法结合针刺治疗,PNF手法治疗30min,针刺30 min,1次/d。对照组接受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推拿手法治疗30min,针刺30 min治疗1次/d。10d为1疗程,2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PNF手法:运用最大对角线助力进行以下训练[2]。

1.3.1额肌:嘱患者眉毛向上抬,皱眉头,治疗师在前额施加阻力,运用拇指向下和内侧方向推。

1.3.2眼轮匝肌:嘱患者闭上眼睛,治疗师对上下眼睑分开进行训练,对眼睑施加对角线的阻力,应注意勿向眼球施压。

1.3.3提上睑肌:嘱患者睁开双眼,向上看,治疗师运用拇指对上眼睑施加阻力,阻抗眉毛上抬可加强该动作。

1.3.4颧大肌:嘱患者微笑,治疗师在口角内下方施加阻力。

1.3.5口轮匝肌:嘱患者啜嘴,治疗师对上唇外上方施加阻力,对下唇施加外下方向的阻力。

1.3.6上唇提肌:嘱患者抬起上嘴唇,露出上排牙齿,治疗师在上嘴唇施加向下、向内的阻力。

1.3.7下唇降肌:嘱患者下唇向下,露出下排牙齿,治疗师对下唇施加向内向上方向的阻力。

1.3.8颏肌:嘱患者皱起下巴,治疗师在下颏施加向外向下的阻力。

1.3.9提口角肌:嘱患者嘴角向上,治疗运用拇指将嘴角向上向内推。

1.3.10降口角肌:嘱患者嘴角向下,做出悲伤的样子,治疗师按向上、向内的方向对嘴角施加阻力。

1.3.11颊肌:嘱患者向内吸面颊,治疗师以戴指套的手指或压舌板在两颊内表面施加阻力。

1.3.12颞肌和咬肌:嘱患者做咬的动作,治疗师以对角线向下到向右和向左对下颌施加阻力。

治疗约30min。推拿1次/d,20d为1个疗程。

1.4疗效标准与结果 疗效标准主要参照国外进行的尼莫地平疗效判定标准[3]和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进行的安理申(Donepezil)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制定。

1.4.1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B分级Ⅰ级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95%[4]。

1.4.2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能障碍;H-B分级Ⅱ级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70%,

1.4.3有效: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分级Ⅲ级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5%,

1.4.4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和/或明显的面肌病理性联合运动,外形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计算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1作为极显著差异的标准,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的标准,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3 结论

PNF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原理,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改变肌肉的张力,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其特征是螺璇形和对角线的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可对失去功能的面部肌肉进行锻炼,增强肌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恢复面部肌肉功能,促进感觉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58.

[2]刘钦刚.实用PNF治疗[M].第2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3]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0.

[4]王庆元,邹菁.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面神经炎40例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5,21(4):609-610.

上一篇: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 下一篇:小斜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