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研究

时间:2022-08-22 11:04:01

北京市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本研究运用《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北京市1934名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后发现:北京市3~6岁幼儿在无侵犯性、共情和助人、诚实公正、合作以及自尊心等方面发展较好,在生活习惯、意志、情绪稳定、独立性、社会认知和自我概念等方面发展较差;3~6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3~4岁为加速期;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高于男性幼儿。

【关键词】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24-05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儿童在生活中获得初步的社会认知、体验简单的社会情感、学习和扮演简单的社会角色、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的过程。〔1〕心理与教育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学业成绩和智力发展等具有密切的关系。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社会性发展已成为儿童发展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2〕20世纪90年代,陈会昌曾编制量表系统考察了我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情况。〔3〕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儿童教育状况的变化,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存在哪些不足?虽然近年来有研究者对1~3岁幼儿、〔4〕北方地区幼儿、〔5〕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了调查,〔6,7〕但并未对这些问题作出全面的回答,因此,这些问题亟待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将社会领域作为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单独列出,并赋予了新的内涵。〔8〕如今,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已有14个年头,当前幼儿社会性教育效果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或困难?这些问题也都亟需加以全面、深入的探讨。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则对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品质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因此,了解当前3~6岁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状况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北京市3~6岁在园幼儿社会性发展状况的调查,揭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当前幼儿在社会性发展上的主要变化及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幼儿园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和《指南》提出的幼儿社会领域课程与教学目标提供相关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按照园所类别随机选取了北京市15所幼儿园(其中一级一类、二级二类和无级无类幼儿园各5所),然后在每所幼儿园中按照托、小、中、大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总共向2200名在园幼儿的家长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34份,有效回收率为87.9%。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运用陈会昌编制的《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为测查工具,据报告,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9〕也具有良好的跨文化适用性。〔10〕考虑到分享和合作行为是典型的亲社会行为,〔11,12〕是幼儿重要的社会性品质,但该量表没有加以反映,因此本研究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由17个维度组成,分别是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自我概念、同伴关系、无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分享以及合作。量表共有64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1”表示不符合,“2”表示不大符合,“3”表示中等程度符合,“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符合。本量表经检验,Cronbach'α系数为0.930,说明量表具有非常高的信度。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量表由幼儿园教师发放给幼儿家长,幼儿家长填好后再由幼儿园教师统一收回,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情况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平均分为3.8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平均得分范围为3.38~4.19(见表2)。其中,无侵犯性、共情和助人、诚实公正、合作以及自尊心这5个维度的得分较高,说明是目前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较好的方面。生活习惯、意志、情绪稳定、独立性、社会认知、自我概念的得分较低,说明目前幼儿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

(二)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趋势

从上图可知,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3~4岁是加速期。同时,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速度存在差异。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显著高于3岁幼儿,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显著高于5岁幼儿,但4岁幼儿和5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见表3)。可见,从总体上看,3~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速度较快,4~5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速度放缓,5~6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稳步提升。

(三)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各维度上的年龄差异

对相邻年龄组之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发现:3岁幼儿与4岁幼儿除意志和合作外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这表明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在其他15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3岁幼儿;4岁幼儿与5岁幼儿只有在无侵犯性、诚实公正、分享这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岁幼儿与6岁幼儿在自我概念、同伴关系、无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分享、合作这7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将各年龄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突出优点与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3~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较为迅速且均衡,但意志和合作方面的问题突出;4~5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速度放缓且不均衡,但无侵犯性、诚实公正、分享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显著提升;5~6岁幼儿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与同伴交往能力有所提升,侵犯性明显降低,独立性有所增强,诚实公正品质得到发展,分享与合作水平有所提升,但意志、情绪稳定性、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无明显提升,生活习惯也无明显进步。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

由表4可知,除内外向性维度外,女孩其他16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均高于男孩。在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内外向性、依恋家人、同伴关系、无侵犯性、共情和助人、自尊心这8个维度上,女孩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遵守社会规则、无侵犯性、共情和助人这3个维度上,女孩的平均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男孩(sig.=0.000

三、分析与讨论

(一)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闪光点”

在本次调查中,3~6岁幼儿在无侵犯性、共情和助人、诚实公正、合作、自尊心这5个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表明目前幼儿社会性发展中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较好。大多数幼儿有较强的自尊心,能够与人友好交往,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与人合作和分享。由此可见,《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13〕的社会性发展目标达成度较好。

有学者于2006年对北方地区3~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所作的研究发现,北方地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5岁左右会出现转折:幼儿的遵守社会规则、无侵犯性、诚实公正、共情和助人以及总体得分在5岁前(包括5岁)呈上升趋势,5岁后呈下降趋势;社会认知、自我概念以及同伴关系得分在5岁前(包括5岁)呈上升趋势,5岁后基本保持不变;好胜心和自尊心得分在5岁前(包括5岁)基本不变,5岁后呈下降趋势。〔14〕本研究发现,北京市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呈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趋势,即发展态势良好。这似乎可以说明,目前北京市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总体提升,并且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共情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痼疾”和“新病”

陈会昌等对全国7个省市4300名3~9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大规模调查发现,我国3~9岁儿童社会性发展存在较大问题的方面有:独立性、对成功和失败的自我归因能力、对行为动机和后果的分辨能力、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角色承担能力、面临两难情境时的果断性、自尊心和自信心、移情能力等。〔15〕时隔近20年,本次调查发现:生活习惯、意志、情绪稳定和独立性是目前幼儿社会性发展中问题存在较多的4个方面,具体情况可以这么排序:生活习惯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飞跃期

陈会昌的研究发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18〕其发展过程有两个快速发展时期,一个在3~5岁,一个在6~7岁,其中发展最快的时期在4~5岁之间,而5~6岁和7~9岁则是发展相对平缓的时期,7岁以后社会性发展甚至还会出现停滞。〔19〕本研究也发现,3~6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非呈简单的直线上升趋势。与陈会昌的研究结果〔20〕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3~4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加速期。这表明,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国民越来越重视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2001年以后,我国的幼儿教育开始重视对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的促进工作,从而明显提高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这也许是目前幼儿社会性发展加速期提前到了3~4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

与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似,〔21〕本研究也发现,3~6岁女孩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比男孩高,女孩比男孩更遵守社会规则,更容易理解、同情和帮助别人,同伴关系更好,更容易对家人产生依恋,侵犯性更低,更加诚实与公正,自尊心更强。男孩和女孩在社会性发展上表现出的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差异,而这种差异也许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而导致的。〔22〕

参考文献:

〔1〕但菲.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2〕龚顺梅.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18〕〔21〕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1-17.

〔4〕刘国艳.深圳市1252名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5):454-457.

〔5〕〔14〕〔16〕张晓,王晓艳,陈会昌.北方地区3~7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2):43-46.

〔6〕李颖.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以湖北省黄冈地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7〕张静.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研究:以阜阳市L县农村留守幼儿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袁爱玲,王成刚.三十年学前课程嬗变面面观之三: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变革〔J〕.教育导刊,2009,(7):8.

〔9〕〔19〕〔20〕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52-63.

〔10〕陈会昌,ANN SANSON.中国和澳大利亚父母报告的儿童社会性发展〔J〕.心理科学,1997,(6):490-493.

〔11〕王海梅.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其心理机制分析〔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12〕MELANIC JACKSON,MARIE S TISAK.Is prosocial behavior a good thing:Development changes in children’s evaluations of helping, sharing, cooperating, and comforting〔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1,(19):349-36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0.

〔15〕陈会昌.我国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情况〔J〕.父母必读,1993,(7):6-7.

〔17〕杨宁.对“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梳理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259.

〔2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0.

上一篇:丹麦森林幼儿园简介 下一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