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8-22 10:53:02

浙江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 要】浙江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本文从信贷政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体系、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沟通问题三方面分析制约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信贷;风险管理

一、信贷政策方面的问题

(一)对客户的选择性较强

从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信贷业务来看,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大客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的困难。这种传统的放贷方式使得在银行的信贷业务体系里形成“香槟塔效应”。而中小商业银行则恰恰相反,其信贷业务体系是以中小企业商业信贷为主,形成“喷泉效应”,即资金总是先满足众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充裕的条件下,才会往上发展大中企业客户。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这种选择的倾向影响到了中小企业信贷,中小企业商业信贷主要是从中小商业银行那里取得。

(二)部分银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意识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缺乏主动性。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种类、方式、手段和工具上,相对提供给大企业的略显单一,不能完全适应浙江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和融资的需要。从有关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品种来看,显然中小商业银行的产品体系明显更丰富于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

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体系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决策体系不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程序来规范信贷行为和科学完整的贷款决策规则,形成了贷款的因人、因事而异。而从国有商业银行的下级分行及支行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决策机制方面的问题,表现在:

1.贷款审批权太过集中,责权利严重脱节。主要体现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贷工作的分离。表面上,审贷分离体现出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民主,实际上是将权利归到了有关负责人的个人手上。真正了解借贷企业实际状况的有关部门并没有实际审批决定贷款的权利,但是一旦贷款出现问题,责任却要由执行审贷的部门来负责。这样就导致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的缺乏,银行审批贷款决策层难以真正了解本土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发放贷款的意愿自然就降低。

2.贷款决策体系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贷款决策规则和程序。由于人员素质的问题,在审贷过程中,难免因为管理机制、环节控制方面的问题。某些支行的负责人,由于受主观臆断的影响,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造成损失或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无法保障整体信贷机制的有效运作和良好的长远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组织结构不合理

首先,就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目前省级分行已经建立起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部门,并且建立起了能够正常运作的组织结构。但是从浙江全省市级分行和县级支行来看,不少都还没有建立统一、集中的中小企业信贷经营管理体制。其次,对于一些已经建立起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组织结构的银行而言,其内部结构又不甚合理。部分市级及县级银行专注于完成省行布置的信贷任务,很少去做有关中小企业信贷方面的市场调研、客户调查、业务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这不利于中小企业有效防范与控制信贷风险。

(三)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科学性不够

对于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公正的信用评估机构和企业信用等级制度。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信用风险综合功能,适合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应用风险衡量、风险评级和监测预警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分析方法,具有评估、预警、监测、消化、防范等功能的风险管理体系。浙江作为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三、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问题

(一)银行对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不了解

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行业风险分析体系不健全,风险分析明显滞后。作为金融机构,银行并不能及时掌握中小企业所在行业面临的结构风险,只是在审贷时才会去考察具体企业的背景,因此,常常难以达到控制风险到目的。目前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商业银行,还没有一套合理的对中小企业行业进行分析的体系,难以准确揭示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

银行信贷的风险主要根源于企业自身。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方向的正确与否很难把握。浙江本土中小企业多是家族式、作坊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产品开发缺乏长期规划,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导致经济效益不稳定,一旦出现市场波动,企业经营将面临风险。而中小企业经营的好坏是银行贷款安全与否的根本保证,如果中小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亏损,银行贷款到期则不能偿还或根本无力偿还便引发贷款风险。

(二)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中小企业的信贷过程中,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银行来讲,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相对不健全,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掌握少,对其真实财务状况和非财务状况并不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中小企业缺乏社会评级担保,银行不能掌握企业的真实信息。而相对于中小企业,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对自身是有利的,可以夸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加银行识别信息的难度和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罗胜群.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2,(04).

[2]李红妞.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

[3]何清华.商业银行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上一篇:“抄写”案例的解剖与反思 下一篇:电气施工现场质量监控与通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