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电视剧的转台指南 电视小年的“小”节目

时间:2022-08-22 10:14:54

不看电视剧的转台指南 电视小年的“小”节目

2007年是电视小年,电视里没有层出不穷的新节目,没有造成万人空巷的娱乐大秀,但依然有一批节目吸引了大批热诚的观众。

12:30CCTV-2《财富故事会》

“一天晚上,尼日利亚金门集团董事长胡介国的办公室里忽然闯进一个中国男人,急火火地说找胡介国有事。”这不是悬疑电视剧,而是2008年《财富故事会》的解说词,讲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当上酋长的故事。光头的主持人王凯很会讲故事,一开始就卖关子:“这事挺玄,咱得从9年前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说起”,然后就是胡介国如何在尼日利亚生活30多年,如何自己打拼,如何把国内的生意伙伴领进了尼日利亚,如何把国内的品牌大企业引进尼日利亚、“推动中尼两国经济共同发展”的传奇。

这样的传奇从星期一播到星期五,说的是那些“追逐财富梦想”的故事。内容有时很草根,说的就是普通人,但取材遍布全世界。对这个追逐财富略显浮躁的社会来说,这个节目很有存在必要――高中毕业生在博客里写着梦想,买了基金的中国居民也需要一堂激动人心的成功学课程。在中午的这个时间,人们远离了饭桌,省下了午睡,沉浸在闪耀着金币光辉的奋斗情节之中,也不失为一种上进。

17:05凤凰卫视《开卷8分钟》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8分钟足够完成三峡大坝封顶的仪式,也足够让布什与黎巴嫩总理打一通讨论停火协议细节的电话;对于普通人来说,8分钟可以完成一套结合了瑜伽和普拉提的动作,也可以进行一次关系终身幸福的速配。但对于一个电视台来说,用8分钟来做一个电视读书节目,很容易被人认为在拿快餐式读书来挑战传统。

凤凰卫视《开卷8分钟》的挑战却因此获得成功,这个节目每天介绍一本书,从《哈利・波特》到《别对我撒谎》,从《十封信》到《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口味广泛,而且往往不在畅销书榜上――在《货币战争》畅销之时,主持梁文道甚至认为作者“连基本的金融常识都不具备”。这个节目为没有太多时间读书的人,提供了阅读图书的快餐式途径,欣赏这个节目的粉丝,往往也是豆瓣的忠实会员。

19:00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日日睇》

先看中央台的《第一时间》,然后转广州台看《新闻日日睇》的“点完Kin-Kin”――这是一位南方资深传媒人的转台路径。很多人看《新闻日日睇》,完全是为了听听主持人陈扬那带着亲切感又够犀利的方言点评。“为什么陈Sir今晚不见了?”“为什么陈Sir今晚穿着西装?”《新闻日日睇》火了几年,广州人天天听听陈扬已经成了习惯,偶然陈扬不见了,总是纷纷猜测是否身体不舒服或遇到不利,“闹得满城风雨”,就连着装问题,也成为了八卦话题。

这个使用方言的节日的确在广州全城都可以看到,在2008年依然是本地化节目的榜样――茶楼、的士车后座、路边杂货店电视机上,都准时播放。普遍的说法时,人们喜欢陈扬是因为他的敢言,够“畅快淋漓”又有分寸――陈扬曾经对记者说过:“我说的每一句你都抓不到我的把柄,这就是我陈扬的本事。”

19:35湖南卫视《谁是英雄》

四川峨眉派的武林高手蹦了出来,用峨眉刺、猴棍等兵器表演峨眉派的“独门秘笈”,然后还要被拍卖――人们喜欢的就是这种马戏团式的恶搞:看完奇怪的表演,拍卖艺能BOSS团代表会在艺能拍卖师的引导下竞拍艺人技能,增添了最后的紧张。

由大卫・科波菲尔剪彩的《谁是英雄》在2007年推出所谓中国第一档原创艺能竞拍秀“一锤定‘英’”,已经成为一个演艺公司竞购精彩节目的“艺能拍卖场”。节目由笑星大兵主持,显然一个有深度的节目并不是他的追求,唯一胜在够热闹:起码,看完表演还能有一个皆大欢喜的无厘头结局,充分验证,这年头说英雄谁是英雄,够娱乐的节目才是电视的英雄。

22:00东方卫视《上班这点事》

怀孕要不要上班、我与上司的私交、我想升职、做鸡头还是凤尾……就上班那点事,东方卫视的这个节目却把一班职场的迷途小羔羊圈到了电视机前,喜欢LV手袋与万宝龙签字笔的上海滩小白领,也终于在好不容易加完班回家时,有一个发泄的机会:“上班,它不过就是这点事儿,它不是生活全部的事儿。”

作为“喜剧风格职场脱口秀节目”,《上班这点事》的确带来了喜感。有一集将名片谈得妙趣横生:“每个人的名片都印着经理,连送豆浆的也是”。曹启泰在评论某人名片时,亦有着一种日常聊天般的风趣:“很厉害,上面写的‘世界人民喜爱的演员’,这些封号都哪来的?”

基本上,观看这个告诉你“过日子比过年重要,领薪资比领年终奖重要,好好表现比领薪水还重要,工作的成就感比最后落在口袋里的钱更重要”的职场节目时,你很容易产生幻觉:你在和几个脱口秀主持边打麻将边聊天,绕来绕去,几圈下来,只为一身轻松。

22:15CCTV-3《快乐驿站》

看《快乐驿站》的人不是为了看Flash,也不是为了看笑话,而是为了看那些笑话和Flash的混合体,没有看过的人很难想象这个10分钟的节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天天追看的粉丝,但当你看到那些动画版的侯宝林、马季、赵本山、宋丹丹出现在荧屏上时,你会发现这个节目融合的文化趣味。

基本上,这个节目是家庭的融合剂,它让一家大小不是争夺遥控器而是和平地坐在一起;当它让80后也发现自己同样喜欢传统的相声时,它也不失为一种代沟的粘合剂。

22:49CCTV-1《我们》

钱伯斯(思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演播室的观众席里跑来跑去,但“举止得体、转身优雅、言辞滴水不漏”;话筒在网瘾少年和焦虑的母亲的手上传来传去,人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这是一个博客里提及的谈话节日《我们》的场景,据说节目创办缘起是因为“在当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基本前提下,创办者从人们心底深处阅读到的一种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节目”。《赢在中国》制片人王利芬亲自担纲主持的《我们》很快就吸引了一批老观众,从1月开始连续讨论了“我们心目中的孔子”、“21世纪中国人的形象”、“互联网与青少年”等几个话题,吸引了众多胸中有责任感的中国观众。节目值得赞赏的地方或许时,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不再是主角,现场的每一位普通人都有机会站到前台,而他们的话,争中国都可以听到,不再有你、我、他之分,每个人都是“我们”。

上一篇:国学大师们的老无所依 下一篇:一个城市,三套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