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分重在养

时间:2022-08-22 10:08:44

初春时分重在养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黄帝内经》言:“春三月,此谓发陈。连俱生,万物以荣。”意思是说,春季三个月所有生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人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统一起来,谓之“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然而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我们仍需从饮食起居、防病保健等各方面加以调适,才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一、食补养出好身体

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很不稳定,饮食调养就很重要。下面饮食调理法,以食养为原则,能让你对症下药,食补养生。

1.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2.养阴。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常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3.养气。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4.养脑。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中国医学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5.养脾。中医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6.养胃。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吟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采用上述蜂蜜疗法。

7.养肾。春天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黄瓜及香瓜等。

8.养“热”。早春时节气候仍很冷,寒冷刺激甲状腺,可引起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二、五大疾病春季易复发

俗话说:“百草发芽,百病复发。”早春3月,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人的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容易趁机而入,若不重视保健,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专家提醒,下面五大春季易发疾病需要注意。

1.流行性腮腺炎。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之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

预防措施:被患者污染的食物、餐具需煮沸消毒,出门戴口罩,可做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

2.麻疹。这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会发病。它的传播途径是: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家属接触。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逗留,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呼吸道病毒感染。如肺炎。

预防措施:要尽量减少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停留,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练,注意劳逸结合,合理饮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皮疹、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4.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初春季节的气候反复出现“倒春寒”,虽然冰冻开始消融,但人们的体表感知温度还是很低的,如果此时没有足够重视保暖,冷刺激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还会增加人的血液的凝聚性,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措施:初春季节要注意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人要减少早晨和夜晚的户外活动,特别要稳定血压,适度改善血液粘滞性。

5.胃肠性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结肠炎等。春季一到,人们胃口大开,过多进食生冷硬的食物,同时腹部受到寒冷的刺激,胃肠血管痉挛,胃肠壁血液及营养供应受阻,削弱了胃肠自身的防御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春季要适度保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三、调养精神防春困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万象更新,在调养精神方面,也应顺从自然,重点放在一个“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恼怒和忿恨,保持乐观情绪,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而春天里风和日丽,人在感到舒服爽快的同时,又会产生困倦和思睡,加上春夜要比冬夜短,使人感到“春眠不觉晓”,困倦无力,精神不振,这些现象中医叫做“春困”。

“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人体不能适应气温升高的环境变化,体内发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生理变化所致。那么怎样才能预陟春困呢?

一要保证充分睡眠时间,保持乐观开朗情绪,克服消极懒惰思想;二要适当增加营养,多吃一些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可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五要活动肢体。困倦时,可以站立起来,活动活动肢体,蹦蹦跳跳,能舒筋活血、通利关节,使大脑兴奋起来,驱除“春困”。

此外,在春季预防春困中,还应注意:1.忌蒙头睡觉。因为被窝里空气混浊,氧气稀少,蒙头睡觉极易引起胸闷、恶心,或在睡眠中惊醒、出虚汗,并影响睡眠效果。2.忌夜间憋尿。初春夜凉,有的人就寝后因怕冷而不愿起来小便,造成长时间憋尿。这样既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影响睡眠,又会导致心理性紧张,促进血压升高。3.忌紧闭门窗,因为紧闭门窗后室内氧气不断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加上人体的皮肤毛孔以及室内久存的杂物所散发的异味气体,都会使人头昏脑胀,影响食欲和睡眠。

上一篇:别说“我是新人” 下一篇:您的膝盖是不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