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提琴演奏艺术

时间:2022-08-22 10:04:42

漫谈中提琴演奏艺术

关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根据笔者个人近年来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辨,主要有三大重点问题,发表出来以作引玉之砖。

一、展现演奏技艺

“在商言商”、“从艺言艺”,中提琴演奏艺术,中心与关键,首先是要在演奏实践中充分并且出色地展现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艺。当然这种展现要恰当适度,既不能“缺苗断空”,也不能“喧宾夺主”。

中提琴不仅以独有的艺术优长可以展现其独奏艺术魅力,而且在交响乐曲的演奏中,与整个弦乐器组一起,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艺术作用。例如在莫扎特创作的《第40交响曲》中,第一乐章的快板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就是由在中提琴震音的陪衬下,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八度齐奏的一段旋律,表现出痛苦、哀伤的情绪,确定了这一乐章悲怆、激奋的格调。又如在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第二乐章活泼的行板中“双重变奏”,即由中提琴与大提琴的齐奏,奏出第一主题,表现出抒情而深沉,并带有哲理思考的意味。再如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前奏曲》中,也由小提琴、中提琴大幅度起伏的琶音伴奏,由铜管与其他低音乐器奏出响亮的呈示部的主题,奏出了壮阔、豪迈、庄严、崇高的人生寓意。

凡此种种,都要求中提琴演奏者必须具有坚实雄厚的艺术实力与超群出色的演奏技艺,才能使中提琴演奏艺术闪亮发光,令人陶醉。

二、把握文化底蕴

近年来,在全球各领域都兴起了“文化热”,音乐文化也应运而生,许多音乐人都愈来愈明确地认识到:音乐与艺术的竞争,说到底乃是文化的竞争。

的确如此,音乐人的文化底蕴决定制约着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反转过来,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又需要音乐人以自身的文化底蕴予以呈现。由此看来,中提琴演奏员必须以自身的文化底蕴来把握、体现所演奏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因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泰勒:《原始文化》,转引自《文化学辞典》第109页,中央民族学院1988年版,北京)

要把握音乐的文化底蕴,就要弄清音乐文化是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整个艺术又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是把握中西音乐文化精神的差异:中国音乐文化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音乐的伦理价值;西方音乐文化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注重音乐的认识价值。中国音乐文化强调音乐的表现、抒情、言志功能;西方音乐文化则强调音乐的再现、模仿、写实特点。只有把握了上述文化精神的差异,才能在演奏实践中体现出中西音乐文化的不同特点。

三、提升音乐学养

中提琴演奏员要想提高自己的演奏艺术水准,还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音乐学养。学养是学问和修养的合称,学问即知识;修养即能力,音乐学养包括音乐知识与音乐能力两大层面。

在音乐知识方面,要掌握音乐的构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织体、复调、调式、曲式、调性等等;音乐作品,特别是器乐作品的体裁,如序曲、组曲、夜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狂想曲、随想曲、舞曲、协奏曲、交响音画、交响曲等等。同时,要掌握各历史时期各音乐流派的不同风格特点。例如18世纪欧洲古典乐派推崇理性和情感的统一,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完美的风格;19世纪前浪漫乐派强调激情、强调主观情感、强调个性的风格;后浪漫乐派强调情感浓厚热烈、深沉真挚的风格;民族乐派强调民族风格;印象乐派强调表现感觉世界的主观印象和声音“色彩”的风格等等。

在音乐能力方面,主要是识谱与背谱以及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表现能力。其中重点是背谱,一定要“胸有成竹”。有视觉背谱法、听觉背谱法、视听背谱法、运动神经背谱法等多种背谱法。要因人因曲而异。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将乐谱背熟,才有演奏技巧可言。

上一篇:如何演绎《沂蒙山小调》 下一篇:小提琴演奏艺术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