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对影响汽车零部件措施案裁决的履行

时间:2022-08-22 09:35:27

浅析中国对影响汽车零部件措施案裁决的履行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090-01

摘要: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是中国入世后第一次作为被诉方而被上诉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案件,因而备受关注。对于此案,中国虽然败诉,但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毕竟当时中国对WTO各项协定并不是那么熟练。本文首先介绍了案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进行了梳理,最后对于败诉后中国对DSB建议和裁决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整合分析,希望能对中国以后的应诉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案 DSB裁决 执行情况

一、案件回顾

1.案件起因

2006年3月30日,欧盟和美国就中国实施的对汽车零部件进口造成负面影响的措施同时提出磋商请求(DS339 和DS340),随后,2006年4月13日,加拿大也向中国就该措施提出磋商请求(DS342),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采取的某些措施阻碍了中国对美国、欧盟和加拿大汽车零部件的进口。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承诺逐步削减汽车和零部件的关税,到2006年7月,中国进口汽车关税会降至25%,而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则削减至10%,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之间的关税税率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导致了大批汽车厂商以全散件或半散件的方式进口汽车零部件,然后再在国内进行简单的组装,逃避了大幅度的关税,从而谋取高额利润。为遏制此类现象,减少中国关税的流失,海关总署、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商务部制定了《办法》及《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的核定规则》来对上述现象进行管理。

2.申诉依据

上述规定引发了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不满,认为如果进口的零部件超过一定的临界值,中国则对这些用于生产汽车的零部件按照与整车相同的税率征收关税,这一措施剥夺和损害了原属于他们的利益,现将三方认为中国违反的条款整理如下:

(1)GATT1994的第2条(包括第1段)(关于关税减让)和第3条(包括第2、4、5段)(关于国民待遇)的原则;

(2)《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第2条及本协定附件解释性清单的1(a)和1(b)部分(关于原产地比例);

(3)《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第3条(关于禁止性补贴);

(4)《中国入世议定书》(WT/L/432)(包括第一部分1.2和7.3段),及《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第93(中国代表确认未对汽车的成套散件和半成套散件设立关税税号,如中国设立此类税号,则关税不超过10%,工作组注意到这一承诺)、203和342段;

二、案件裁决

专家组于2008年7月18日提交了此案的终裁报告,虽然中国据理力争,但专家组并未支持中国的辩解,认定中国违反了相关协定,而上诉机构则基本支持专家组的审判,于2008年12月15日提交了该案的终裁报告,并将终裁报告散发给各成员方,宣布中国败诉。在阅读了终裁报告之后,笔者对案件的裁决结果进行了归纳详述。

2.1 DS339的裁决1

对欧盟中国的案件,即DS339,上诉机构做出如下判决:

(1)支持专家组的裁决,认定在上述措施下征收的税费属于GATT1994第3条第2款项下的“国内税”,而不是第2条1(b)项下的普通关税;

(2)支持专家组的裁决,认定上述措施违反GATT1994第3条第2款第一句话的规定,因为对进口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征收的国内税,对国内同类产品并不适用;

(3)支持专家组的裁决,认定上述措施违反GATT1994第3条第4款的规定,因为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比国内同类汽车零部件所受到的待遇更低;

(4)认为没有必要按照专家组的“可替代性”裁决(即假定上述措施符合GATT1994第2条1(b)中第一句话的规定),认定上述措施违反GATT1994第2条第1(a)和(b)的规定。

三、中国对DSB裁决的履行

根据DSU第21条第3款规定,中国在2009年2月11日举行的DSB会议上表示,立即履行上诉机构的各项建议和裁决并不切实可行,因而请求一个合理的时间期限。2009年2月27日,中国与欧盟、美国、加拿大通过协商,通知DSB其合理的时间期限为7个月零20天,因此,合理的时限的最终到期日为2009年9月1日。

对于中国对DSB终裁报告的具体执行情况,可通过中国在2009年8月份陆续颁布的法令来证明,(1)工业和信息技术部及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于2009年8月15日联合出台了一项政令,宣布废止《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有关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各项规定;(2)2009年8月28日,海关总署、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出台第185号令,宣布废止《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3)海关总署于2009年8月31日2009年第58号公告,宣布为配合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将《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核定规则》予以废止,于2009年9月1日生效。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中国败诉,对于争端解决机构的建议和裁决,中国已在规定的合理期限内予以履行,此案就此平息。

四、结语

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措施案,中国虽然败诉,但从中获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应对别国的诉讼奠定了基础,败诉后,中国积极履行了DSB的意见和裁决,服从了WTO的裁决。今天,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规定更加熟悉,应巧妙运用WTO规定,维护国家利益。此外,中国仍应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规定,培养这方面的顶尖人才,更好地争取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龚柏华,《中美有关“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评析》,《国际商务研究》,2006年第5期;

[2]龚柏华,《“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WTO争端解决案评析》,法学2006年第11期;

[3]胡加祥,《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实证分析》,《法学》2008年第11期;

[4]尚文操,《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评析》,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论文,2008年4月;

[5]贺小勇,《论“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的核心法律问题》,《法学》,2007年第3期;

上一篇:浅析高等院校办公网络的信息安全 下一篇: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