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报被逐地铁外,信报独家垄断?

时间:2022-08-22 09:26:07

众报被逐地铁外,信报独家垄断?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给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发函,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须停止一切在轨道交通站内报刊销售行为。

区别禁报,信报穿上黄马褂

此次“禁报”可谓将诸多报纸逐出“关外”,但《北京娱乐信报》却穿上黄马褂得以留存,有关方给出的理由是“可以在保证不影响地铁安全秩序的情况下免费发放”,有关部门形成的《轨道交通站内报刊发售问题会商会会议纪要》的说法是:“《北京娱乐信报》作为北京市批准的北京唯一的地铁报是服务宣传的重要阵地,可以在保证不影响地铁安全秩序的情况下免费发放,但信报的发放地点及位置需选在空间大、便于客流疏散的地铁站指定位置,不得进入站台。”一时间此令遭到北京市民反对,多家报社接到投诉电话,更遭到一些专家与网友的质疑。尽管北京地铁公司和《北京娱乐信报》面对疑问表示“不知情”或否认该举措背后存有利益链条,但是看来批评之声不会止消。

中国政法大学竞争法专家时建中教授称,只让一家报刊在地铁中发放,已经间接违背了消费者选择权。“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爱好和需求,单一报刊的发放对消费者吸取知识的来源有较大限制。”单一指定信报作为地铁独家发放方,主管部门在处理此事上不妥当。“报纸进入地铁站应该存在竞争机制,不应行政性指定。”如果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他报刊的发售存在安全隐患,那么主管部门的举动值得质疑。

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表示,地铁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媒介信息的传播上显得尤为重要。现今指定发放一种报刊,信息来源渠道将变得单一化,此种现象对信报自身的发展并没好处,“多家媒体的发售肯定更有利于传播”。胡正荣还认为,单一报刊的发行属行业垄断,除信报外其他报刊的广告客户会因此事发生些许变动,有的广告是给工薪阶层看的,而地铁中工薪阶层占有较大比例。不能在地铁中发售报刊,各家报社的广告投放也会受到影响。

避免拥挤,为除安全隐患?

由于北京地铁客流的大幅度增加,给高峰时段站台层带来考验,未经批准的地铁站台售报行为成为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决定在地铁站台内停止一切报刊销售,此决定适用于包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在内的所有报刊。“冬运以来,本市9条地铁线路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客流,平均日客流量均处于500万以上,高峰时段1、2号线客流压力尤为巨大。因此,为保证乘客安全,地铁方面依据相关法令,暂时停止在站台层销售的全部60余种报刊,并非仅仅针对某份报纸。”地铁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贾鹏表示,并称这一决定符合最新修订的《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

既然是保护市民“安全”的决策,本该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然而,北京的地铁“禁报令”,似乎并未收获多少欢迎。“一报独存”的局面引来的却是质疑和批评。

根据网络投票调查,在1020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63.04%的参与者有在地铁读报的习惯。对于有关部门在“禁报令”中提出的安全因素,超八成(81.08%)受调查者称从未遇到因买报纸发生过拥挤等危险状况。

对于地铁站内卖报的管理,仅8.43%的受访者认为应“直接取缔,一刀切”,78.33%的受访者建议“设固定书报亭,统一管理”,40.88%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售报人员进行培训”,27.35%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考虑“设自动售报机”。

也许你可以认为这些媒体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自卫”,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京籍各报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情民意。因此,比“禁报令”出台的初衷更令人疑惑的是,在出台突如其来的“禁报令”之前,有关部门难道完全没有做过民意调查?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听证会等渠道听听民意?

事实上,在北京地铁里,人们并未看到过因售卖报纸而发生危险的先例;事实上,无论上海、广州,还是伦敦、巴黎,也没有出现过这种一刀切的“禁报令”。即便需要防患于未然,简单的“禁报令”恐怕也并非最佳之举。

1月13日,律师张韬针对“地铁禁报令”规定,一纸举报信交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认为禁售规定违反了《反垄断法》,必将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工商总局已接收了该举报信。

张韬认为,意见函涉嫌违法和违规,该条款属授权性条款,这说明在地铁站内经过批准可以设点销售报纸。按照《反垄断法》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禁售报纸的行为有违此规定,但诉诸法律,主体只能是受害方。

的确,有很多乘客购买报纸后才进入地铁。一名乘客称,地铁站内禁止卖报改变了其多年的出行习惯,现在要在地铁站口的报亭处买报,需绕行百米路程,为正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引发不满,终未视而不见

关于此事,本刊记者致电《精品购物指南》副社长乔福刚。他表示,虽然几乎所有的报纸在地铁内被禁售,但是对这些报刊没有过多的影响,消费者还是会去购买自己的喜欢的报刊,报刊销售情况还是取决于报刊的质量。

《新京报》的发行负责人孙先生称,该报在地铁站的销量占早高峰的一小半,因此地铁站禁止售报对于报纸的销量有颠覆性的影响。虽然广告短期不会有明显影响,但长期缺失地铁这块市场,广告政策会有些调整。孙先生认为,从报刊的发行上来看,公共市场竞争的开展有赖于监管者的公平公正,用双重标准来限定除信报以外的所有报纸的销售,是不公平的。从长远看,侵犯了合法经营的其他媒体的权利,同时剥夺了读者在公共渠道获取有效价值信息的权利。

考虑到地铁乘客买报读报的需求,市有关部门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决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正在地铁车站外有条件的地面上,规划建设一批报刊亭,方便乘客购买报刊;二是今后新建的地铁线路,在有条件的车站综合规划地下空间,提供包括报刊销售在内的商业服务;对近年开通运营的地铁,在空间条件允许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过安全评估和审查,规范提供一定数量的报刊销售等商业服务。

《北京娱乐信报》2007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地铁站台以外的乘客服务中心和售票处等处免费发放,此次也一并移至地面,不再在地铁车站内免费发放。

上一篇:易传媒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再结姻缘 下一篇:户外数字媒体:辞却冬寒 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