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时间:2022-08-22 07:50:09

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摘要:随着生态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绿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绿化技术的合理应用成为一项热点课题。根据大量研究表明采用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可以稳定坡岸、改善坡岸的栖息地质量、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绿化中被广泛运用。

关键词:河道坡岸、绿化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而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手段,不同规模的建设必然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两者之间矛盾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人们在高质量的环境中享受发达的物质文明成果,是政府治理国家决策的出发点之一。近几年来,为了加快我国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电站、铁路、公路等各类工程项目纷纷上马。一时间,开山劈岭、伐木垦殖、截水围堰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大量的边坡和水库消落带使植被生存繁衍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既影响了项目功能的全面实现,又会直接导致社会秩序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因此,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愈加关注生态环境,使得生态护坡技术以及绿化技术在河道坡岸中应用广泛。由此可见,关于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合理应用绿化技术的探讨意义重大。

二、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合理应用绿化技术的理论研究

生态护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护坡技术,其主要原料是速生的植物枝条,该护坡结构具有固坡效果显著、成本低、接近自然、施工方便等特点,是集工程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科学技术,该技术为我国目前的各类边坡防止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先进施工设备。在开展生态护坡工程之前,首先要对即将施工的工程区域现场进行详细勘探,并进一步准确地分析施工河道的具体功能及地理定位,然后,再通过河道周围的地理环境、土壤性质及人文因素等进行考察,来进一步明确河道周围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这个总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并与全部生态坡岸的技术特点相结合,从而选择与本区域最为适宜的坡岸绿化技术。

以浦东机场镇为例,其河道示范区就利用了整套的生态护坡技术和土壤生物及生物稳定的相关技术,其中的大部分施工方案都以生态护坡技术为主,唯独进木港则是偏重于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同时,每一河段具体的生态护坡的工程量大小都是不同的,其中工程量最大的是生态护坡工程,而此工程通常在土壤侵蚀程度比较低的河岸中适用。而土堆生物工程,通常在土壤侵蚀程度较高并且植被稀少河岸中适用。复合生物稳定技术的成本一般比较高,因而只有发生特别严重的坍塌,而修复陡坡事才可以使用。

三、生态河道坡岸绿化技术选取与应用

1、生态护坡绿化技术的类型

根据国内外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将以植物为主体结构的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分为三类: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日。

(1)全系列生态护坡

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是从坡脚至坡顶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乔、灌、草)等一系列护坡植物,形成多层次生态防护,兼顾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挺水、浮叶以及沉水植物,能有效减缓波浪对坡岸水位变动区的侵蚀。坡面常水位以上种植耐湿性强、固土能力强的草本、灌木及乔木,共同构成完善的生态护坡系统,既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又能美化河岸景观。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主要应用在那些出现表层土壤侵蚀、植被稀少、景观要求较高的河段。

(2)土壤生物工程护坡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种边坡生物防护工程技术。它采用有生命力的植物根、茎(杆)或完整的植物体作为结构的主要元素,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序列将创门扦插、种植或掩埋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实现稳定和加固边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生态修复。这类护坡结构稳定、养护要求低、生境恢复快、费用低廉、景观效果较好。土壤生物工程一般采用速生类的本地植物作为护坡的主要结构,如杨、柳等,主要有活枝扦插、柴笼以及灌丛垫三种工程类型。种植方式各不相同。该类技术一般运用在土壤侵蚀较严重、土质松散、景观要求较低的郊区河段。

(3)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

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是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式生态护坡技术。这种生态护坡技术强调活性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技术核心是植生基质材料,依命锚杆、植生基质、复合材料网和植被的共同作用,达到对坡面进行绿化和防护的目的。该技术主要用于修复那些侵蚀非常严重、出现整体滑塌的陡坡。

2、生态护坡绿化技术的应用

生态护坡工程实施前,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分析河道的功能定位、周围环垅特征、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因素,确定河岸生态修复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生态护坡技术的特点,选定适宜本区域的生态护坡绿化技术。浦东机场镇生态河道示范区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中横港和纵径港以全系列生态护坡技术为主,进木港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各河段内实施的生态护坡工程质量各不相同,全系列生态护坡工程量最大,主要用于土壤侵蚀较轻的河岸;其次是土堆生物工程,主要用于土壤侵蚀严重、植被稀少的河岸;而成本较高的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只用于机场镇生态河道示范区内出现严重坍塌的陡坡修复工程中,包括柳枝扦插与石笼的复合技术、柳枝扦插与土工布的复合技术。这里以其中的插网河和沙脚河为例来介绍生态河道设计中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

(1)插网河生态护坡技术

插网河是机场镇农业园区外裸庵泥质岸坡的河道,调查后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岸坡植被稀少,岸坡侵蚀严重,水生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按河道整治规划,河道疏浚后河底标高0.5m,河宽20m,边坡坡降设计标准为1:2.5。全河道基本采用土坡全系列生态岸坡,在与华洲路交汇处,设置50m长的绿地与亲水台阶形成景观节点;在与八一河文汇易冲刷处,采用活枝柴笼捆插技术进行生态护坡。从坡脚至坡顶,依次分成若干区域,运用不同的植物进行生态护坡(沉水植物一挺水植物一湿生草本与灌木一绿化乔灌木)。其主要优点为护坡效果好,成本低,工程技术要求不高,景观异质度高,岸坡绿化整齐美观,并保持了原岸坡的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2)沙脚河生态护坡技术

机场镇沙脚河(晨阳路一江镇路)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沿岸生活污水、垃圾随意排放,水流不畅,水体富营养化严,河道地质条件较差(流沙),岸坡侵蚀严重,岸坡植被生态系列配置不全,生态稳定性差,坡岸景观差。按河道整治规划,河道硫浚后河底标高0.5m,河宽20m,边坡坡降设计标准为1:2.5。该河道西侧沿居民区河段(167m)采用复合岸坡,其余河段采用土坡全系列生态岸坡。坡脚至常水位以下2.6m处采用水泥桩浆砌石块的传统护岸工程,以达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固坡作用,2.6m处以上设置半系列生态岸坡的结构,辅以活枝柴笼捆插技术达到生态护坡的效果。该复合岸坡的主要优点为固坡效果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岸坡的生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景观异质度较高。但复合岸坡的成本和工程技术要求都较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系统中坡岸绿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河道坡岸工程起着重要作用,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生态环境更加和谐,从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建筑工程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小华 李小平:《农业流域的河流生态护坡技术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1期

[2] 周明耀 赵瑞龙 徐方:《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1期

[3] 何蘅 陈德春 魏文白:《生态护坡及其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水资源保护》,2005年06期

[4] 王新军 罗继润:《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上一篇:工程施工中常见地下水类型及井点降水计算方法 下一篇: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