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学法

时间:2022-08-22 07:37:38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学法

【摘 要】语文教学简言之,即就是语言的应用教学,目前的语文教学姿态万千,有袭古的、有改革的、有灌堂式的、有讨论式的。然而,综观这些套路,却始终没有谈及学生如何去学这个问题。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学法提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应用教学 学习方法

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只是一个外因的作用,而起真正作用的,却是如何去学,如何通过“学”去掌握它,并在实践中能很好的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属于主导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应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着眼文章之学习法

一篇好文章,总是要有鲜明的主题,有作者的独见。特别是有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就是文章的主旨所有。教学中,只有抓住课文的关键,才能使阅读有条理、主次分明。阅读课文时可使学生在自读时提纲挈领,运用序号分出层次,勾画要点。这样,既可显示出文章整体结构,又便于理解文章的逻辑联系。如《恰到好处》一文分为三个层次,可加上序号,总结其大意;第二段中第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可用符号标出;第二段中在论证什么是“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五个正面例子,应用符号划出来;第三段中在论证为什么要做到“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三个反面例子,也应用符号显示出来。在背诵上,也可采取“撮要”方法。如用板书图示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要求及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板书图示,作为读书笔记,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因问趋思之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问导思,让学生思有所获。在说明文教学中,可用“引证提问法”“因果提问法”“递进提问法”“逆向提问法”“总结提问法”等侧重精问用以导思。如在教《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时,可采用“引证提问法”来“导”思。《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首先对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特点做了概括性的说明。教学中可设问:课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印证“雄伟壮丽”这一特点。学生通过自读思考后答出:以万人大礼堂、宴会厅、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为例,分别从建筑面积、体积及外观轮廓等方面加以证明,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读者对人民大会堂有一个鲜明具体的印象。有的说明文,在文章的段落结构上具有因果关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采用“因果提问法”。为了让学生掌握说明顺序确立的依据,可采用“逆向提问法”。通过挖掘教材的难点,采取不同的问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当然,“导”思切忌“满堂问”,“导”问既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要适当地把握住带动学生灵感的突破口。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提问的难易程度,及时地纠正学生回答中的偏差。

三、类比之学习方法

对于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课文或课外读物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和《冯谖客孟尝君》这两篇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信陵君与孟尝君的性格特点;侯赢与冯谖的性格特点;两篇文章的写法。通过两篇课文的异同比较,教学内容更易于落实。这种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运用比较学习法,有助于智能的开发。比较不仅是对同一范畴不同对象进行对比的手段,而且也被广泛用来对同一对象自身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对闰土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的两次肖像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如果用比较学习法进行阅读,就能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四、巧设疑问学习法

学思相系,学起于思,思源在疑。通常来说,设置疑可分为难点设疑、错处设疑、关键设疑、无疑设疑等。有许多问题,学生不易准确把握,更不易理解掌握,教师如果直接把答案教给学生,固然省事,但这种嚼食以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课文中的许多地方看起来平淡无奇,极易被学生忽视。其实,这些地方往往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巴金在《灯》一文的结束处有这样一句话:“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为什么要用“微笑”,而不用“欢笑”?显然这与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我”的思想觉悟有关。用“微笑”一词还有什么妙处?它与篇首“窒息”相照应,从“窒息”到“微笑”,说明“我”的革命意识在增强,对抗战越来越抱有信心。而用“欢笑”就跟文章开首的“窒息”就不太协调了。还有一些课文有曲笔、奇笔、神笔,往往含蓄、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应设疑,激发学生辨疑。

五、去“滥”补“缺”之学习法

眼下,学生正处在升学压力之下,对于课外阅读存在两种不同的走向:一是让沉重的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只好成天围着课本、练习题转,其他一概无暇顾及;二是虽然课业繁重,但仍有不少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知识。具体做法可用去“滥”补“缺”来概括。

“缺”表现为知识面窄、实际能力差,即或是得高分,实际上难免低能;“滥”则表现为观念错综、辨析能力较差,即或能有所知,也无非是大杂烩。这种状况,需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有“缺”补“缺”,有“滥”治“滥”。补“缺”,要从文化、历史的角度着眼做系统的考虑,可以结合课本所提供的条件,对相关的古今中外名著,有计划地由点到面,既纵向推进,又横向比较,指导学生阅读学习。

治“滥”比较复杂。一部分学生阅读面广,接触的东西也不等,教师首先要对一些可备一格的作品有所了解,了解学生阅读的热点,心中要有个底,然后再做具体的分析指导。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谓教学有法,就是教学有一般的规律;教无定法,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允许教法各有不同。教师必须善于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开动思维,把握学习的主次及重难点。这样,才能比较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