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注射技巧的探讨和体会

时间:2022-08-22 07:19:58

核素注射技巧的探讨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R8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87-02

近年来,随着核医学的快速发展,核素显像在协助临床进行诊断、治疗某些疾病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静脉注射核素药物,是核素显像的重要环节[1],也是核医学科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由于核素是具有放射性活度的化合物,在使用这种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流程执行操作,不仅要有得当的防护措施,而且还要做到技术熟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人员由于职业原因受到的辐射伤害,所以核素治疗也成为核医学界广大护理人员共同探讨的问题。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放射防护

一般情况下操作者须在通风厨或工作箱内进行分装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内置治疗盘,若条件允许,盘底部最好放置一层铅橡皮或其他铅类物质,盘内平铺吸水纸,方便清理。必要时穿防护衣,戴防护眼镜,带橡皮手套。在给病人分装和注射标记化合物时,最好使用注射器屏蔽装置。

2 吸药

在抽吸药液时根据需要多少药液或药瓶内有多少药液而抽取等量空气注入药瓶内,倒转药瓶并垂直,使针头斜面近端刚好平在药瓶橡皮塞内面的底端,这样药液由于自然压力下推注射嚣活塞刚好到达所需药液的刻度[2]。而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拔针瞬间药液顺着瓶塞针孔迅速漏出,造成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为此我们做过以下实验统计:抽吸药物时,药瓶内正压状态下,药液容易漏出,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率为70%,平衡压状态下,药液不易漏出,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率为30%,负压状态下,药液极少漏出,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率为5%。统计进一步表明:抽取小于等量的空气注入药瓶内,使药瓶内保持负压状态,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概率大大降低。

3 排气的技巧

如果注射器内有空气进入,原则上应该把空气排到药瓶内,以防污染台面。还有一种方法是拔出针头后继续垂直注射器,回抽注射器活塞,使药液面刚好平注射器顶端,即注射嚣和针梗充满空气,这样药液一般也不会溢出[3]即使注射器内存有微量空气,推药时由于注射器的方向改变,空气上移到注射器末端,一般不会进入体内,要求技术熟练。

4 静脉注射

进行静脉操作时,一般选择血管粗、直、富有弹性、无静脉瓣,血流量丰富,易于固定的静脉。同时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臂、腕和肘窝的静脉。选择避开患侧肢体,且穿刺方便的周围静脉。穿刺部位无感染、瘢痕等。一般选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4-5]。我国各医院一般采取注射器直接注射方法者居多,因其简便、快捷、经济等优势,故广泛应用,但缺点是注射器配备防护铅套,注射器针头与针筒固定成一条直线,不易调节穿刺角度,极易穿透血管,造成穿刺失败。目前,静脉留置针在我国各大医院的临床输液治疗中,被大量使用,也为核医学静脉注射核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根据核医学科静脉注射的特点,我们将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进行比较:静脉留置针的软管较短,可减少药物残余量,注射药物时,直接经过肝素帽处刺入,杜绝了注射器与头皮针对接导致的泄漏;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注射器械,原料来自先进的生物材料,对血管刺激性小、柔韧性好,不易穿破血管壁,是普通注射器无法比拟的[4-5]。

5 注射完毕

安置好病人,交代注意事项。等待第二天药物衰减后清理淋洗室,这样可以缩短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减少放射源的用量,亦是减轻个人辐射剂量的最好防护方法。

核素治疗是核医学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核医学放射防护的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把自身的辐射剂量降至最低限度,因此掌握注射技巧,能有效缩短护理人员接触辐射时间,是减少个人辐射的最好防护方法。

参考文献

[1]冯祝玲,张伟光, 潘翠芳. 放射性药物两种注射法的对比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1,01( 36): 58

[2]廖一红. 放射药物注射技巧荟萃[J]. 护理研究,2010, 10( 24) (总第338期): 2807

[3]廖一红. 放射药物注射技巧荟萃[J]. 护理研究,2010, 10( 24) (总第338期): 2807

[4]原显平.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 2011,07 (32): 4208-4209.

[5]原显平.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 2011,07 (32): 4208-4209.

上一篇:肺部结节影像诊断的学习实践体会 下一篇:水痘病人的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