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实践教学体系的实地考察与借鉴

时间:2022-08-22 06:43:19

对德国实践教学体系的实地考察与借鉴

摘 要:本人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对国内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想法和思路即在第2学期开设一些类似简单工作经历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第4至5学期开设一些与职业岗位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技术应用实践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在电气应用技术方面形成独立的工作能力。不断探索更加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等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德国;实践教学;做法;借鉴

一、德国先进的体制造就了教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艺术与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德国宪法第5条规定了教授的基本原则。只有教授们拥有自由研究和教学的无限权利,德国宪法保障其权利和自由。再则,教授是国家的公务员,职业稳定,大学校长都无权开除他们。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及教学没有强行规定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全凭他们的信念,兴趣,爱好等自觉主动地进行,这样就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和展示他们各自的专长。这样的制度营造了这样好的社会氛围,使得各种资源都向教授倾斜,优秀人才争着去当教授,高素质、高水准的教授们的科技创新自然越做越好,促使德国在全球的技术领域中保持领先位置。

二、德国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和做法

(一)实践导向性的教学模式。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

hochshule简称FH)是培养“德国制造”工程师的摇篮,实施实践导向性的教学模式是其培养人才模式的精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安排了2 个学期的实践导向性的教学环节。2 个学期的实践导向性的教学环节均是通过与生产企业密切合作实现的,这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第一个实践导向性的教学环节安排在第5 学期进行,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得以拓展职业方面的能力,增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获得一定的职业从业经历。第二个实践导向性的教学环节安排在第7 学期进行,要求学生到企业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由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或经营管理者指导完成一定的工程设计任务,教授与企业指导员联系密切共同协调指导学生完成此环节。学生的专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一般是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真实课题,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确定选题,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实验探索,最后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相当于完成一项科研项目或课题。专业论文完成后,要进行论文公开答,答通过才能得到学分。

(二)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他们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中心获得能力,不仅要了解知识,而且要有能力,能力就是要会应用知识,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而不是需要1到2年的磨合才能慢慢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他们的这些理念和做法,正是我们国内高职教育所欠缺的,在今后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中是值得借鉴的。

三、国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学第一学期学了一部分基础课后,有必要在第2学期开设一些实践课程,这实践课程要类似企业生产环境,又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贴近,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简单工作经历,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他们寻找问题并发现问题的能力,好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然后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PLC、单片机应用技术、变频调速应用技术等核心课程学习过程中,按照省级技能抽查考核题库中继电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模块、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故障处理模块、小型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模块;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模块、plc控制系统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模块、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模块;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模块;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模块、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维护模块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 培养学生在电气控制应用技术方面形成独立的工作能力。

结论:总之,实践教学训练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全面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专业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及技术大学工程师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先进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时,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技术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和训练,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在课程体系中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岗位技术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职教育真正面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对高职专业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居礼.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 张有龙、赵爱荣.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分析及借鉴[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下一篇: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