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城市之殇》

时间:2022-08-22 06:00:25

我看《城市之殇》

一组《城市之殇》,五位摄影师,无一例外地表现了城市体验中的感伤情绪;并且,都在试图以一种“感觉的景观”去表达某种反思的意图。

从他们的创作目的不难看出,这些作品并不是要以“记录”的手段为我们采集标本,而是要通过“制造”的行为构建起若干特定的样本。区别在于,后者显然是要通过主动性的消减、添加、对比、堆积等手段,强调思考的角度与显现个体的立场。虽然就最后的结果而言,作品之间的差异颇为明显,五位作者的趣味也不尽相同,但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在风景―景观摄影中比较突出的主观视角和精英立场。

总起来讲,评价这类作品关键是两点:首先,有真实、具体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深度;然后,影像手法到位并具备摄影所特有的艺术质感。这又反过来注定了此类创作的难度,即作品难免会被放到“摄影”和“观念”这两个维度中接受审视,既看它是否可以以摄影的艺术方式存在,也看它在这样的营造背后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现实来源及观念依据。由此看来,这些作品值得细细解读。从重重迷雾笼罩下的城市,到城市内部极具震撼性的反差;从“‘拆’字的全方位书写”,到废弃的工业遗迹(这令人想到“三线”工业布局后遗症和城市工业污染)等等,都在我们熟悉的经验之中。这个经验被摄影者以“制造”摄影图像(不同于美术图像)的方式加以放大,进一步去触动感官与强化思考。当然,在我看来,目前这些作品在完成度上还有缺欠,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手法不够讲究(《废都》《城迹》)、创意不够新颖(《新城市建设之拆》)的问题,观念体现上也有些模糊和游移(《迷城》《》)。因为上述的不甚圆满,使其题材形式的新颖性与思想表达上的深度意识都受到了折损。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创作者在摄影上不甘于再现浅表的印象,而有着转身寻求更加深入的表现的努力。若可以再进一步加以发掘与锤炼,定会有更加成熟的作品出现。

从意图的角度看,重要的不只是手法的实验,而是要提出真正值得深究的问题;但从拍摄的角度说,更重要的则是对场景的安排、影调的控制,以及细节上的把握,这尤其是对拍摄者的考验。作为一种预设了立场的摄影行为,恰当的技术手法的运用,正是为使立场得到有效的彰显与顺畅的传达,并产生出直接来自于图像的感染力。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提及摄影家陈家刚的大画幅摄影系列,他的《雾城》《病城》确实值得同行借鉴。陈家刚的摄影与前述五位的实践有着大致相同的问题面向与美学样式,他们都有着同样强烈的现实介入感,同样力图开拓城市摄影的新面貌。必须强调的是,这样的努力在今日中国有着很强的现实依据,其间的某种情绪化色彩确实是自然而然生成的。

上一篇: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下一篇:诺基亚 Lumia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