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

时间:2022-08-21 11:06:09

新建本科院校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的过程中从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它们大多是由现有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出身比较复杂,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有着职业大学或行业专科学校的办学背景,它们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当前提升职业教育层次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建本科的来历

1998年,中央政府将大众化列为高等教育的近期发展目标,从政策层面上拉动高等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大批高等学校进行院校调整,一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合并升格或者独立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他们承载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重要使命,它们己逐步成为承担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

作为“新大学”基本上都是在1998年之后,在专科层次上“升格”而成的,它们的出生成份多种多样,按其原先的专科基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由高职高专类院校独立升格的“新大学”,也包括此类院校合并其它专科层面上的教育机构升格的“新大学”。

另一类是由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新大学”。此类院校一般以原先的师范专科学校为班底,或独立升格,或合并区域内的教育学院升格。它们在专科层面上就己经为本地区教师教育做出过特殊贡献,升格后依然以教师教育为支撑,逐步依据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发展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还有一类是成人高校改制的院校。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扩容,一些传统上的成人高校也满腔热忱地加入了普通教育的行列,如合肥师范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

总而言之,中国的“新大学”由于是现有教育资源的一种整合后的提升,因而“出身”还是比较复杂的。

二、职业教育与新建本科的天然联系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有一大批新建的本科院校是由原来的职业大学和行业专科院校升格而来,众多新建本科院校已有职业教育的实践。应用型本科与职业教育都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都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现代教育体系的特点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两者之间的立交桥,是建立现在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升格后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走的是应用型本科的道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新建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教育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行业、专业群为就业方向;在课程体系方面,两者都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校企结合,并且由于新建本科的办学历史,在实训课的实训条件上有一定的基础;师资队伍方面,这些高校在升格前也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的基础,升格办学后办学资源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现在转型为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可以节省大量新建高职本科院校所需要的资源,还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同质化的问题,以实现高等教育的整体优化。

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的共同增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是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使得国家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得到了素质更高、数量充足的劳动力的支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水平提高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对劳动者的要求也从单单依靠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的共同增长转向主要依靠劳动力质量上。在1979-1995年,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对经济的贡献率基本相当,但是到了21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对经济贡献率显著下降,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对经济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这对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大量高质量劳动者,转化潜在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为经济的发展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主要以经济市场需求为导向,它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级各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不仅是满足于技术的操作应用,逐渐对高技能水平人才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有了新要求,这导致我国新增劳动力就业的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偏低,并且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差。同时,许多企业又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另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升级。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也是劳动力结构高级化的升级。

四、发挥新建本科院校的优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可行性建议

首先,加强政府干预力度,规划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国家政府机构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加强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建设,是政府干预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政府部门要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与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整体规划,统筹发展。研究随经济发展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变化社会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在层次和数量上的需求,充分调查区域性经济发展结构,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结构发展以及形成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提供导向和依据。国家制定各类教育相互贯通的立交桥实施框架。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仅达到大专水平,国家应该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本科以上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选取改革试点,在部分院校中设立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灵活的结合弹性学制和综合的教学质量考核方式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

其次,明确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促进普通高等教育向职业高等教育转变。每一类型都应该有重点的高等学校,都可以成为国内知名的有影响力的学校,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准自己的优势,搬出自己的特色,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升为本科以后,就急忙甩掉原来的高职特色,认为走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沾边就是“降格”了。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全国布局及自身特色,其共同特点在于:首先,它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次,它应该是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培养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明确专业定位,即设置围绕地方支柱产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专业;明确就业定位,即学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面向地方就业。

再次,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学科应用型人才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转变。新建本科院校针对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提高课程构建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要比高职强。高职是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本科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其特点是用所掌握的应用知识、技术、技能去解决相对确定的问题。所以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上应注意加强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水平,但是不能弱化实践,要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过硬的职业技术基础理论,还要比普通本科,高职有更熟练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应当注重学生的职业任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通过人文素质类课程及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熏陶。培养目标的转变要求学校要不断审视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根据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就业上有可迁移的能力,能够适应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对其的各种挑战。

最后,要推动师资队伍转型。应坚持以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多措并举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应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教学生涯设计、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应由注重教师学术水平向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变,加强产业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快本校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教师下企业、企业家进校园”工程和“教师业界脱产研修”工程,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鼓励任课教师参与企业研发与技术改造,提升应用研究能力。应考虑制定柔性聘用讲座教授、客座教授、课程特聘教师实施办法、技术技能型人才聘用实施办法,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应实施“教师国际化工程”(海外访学、留学),使教师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建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4

[2]鄢景森,徐惠娟,李双奇.应用型本科和高职教育教学的区别[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84-86

[3]郭遂成,刘荣志.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研究[J] .高教研究,2011(14):11-12

[4]陆正林.建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阶段性[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1-4

[5]贺蓉蓉.新建本科院校要向职业本科院校进行战略转型[J] .职业技术教育,2014(6):54-56

上一篇:会计恒等式的归纳与演绎浅析 下一篇:基于情感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