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发展的继承和创新

时间:2022-08-21 10:13:34

谈艺术发展的继承和创新

艺术发展的继承性

艺术是人类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形象表现,它随着时代和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对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不同时代的艺术既有其差异性,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人类的历史无法隔断,艺术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无法隔断的。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该时代人们生活及思想情感的形象写照,体现了该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状况,也体现当时人们的审美水平。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代的艺术来说,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之上得以发展,后一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要在前一时代的水准之上逐渐提高。任何试图否定前人、否定传统的做法,都是违背历史规律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自身时代特点的艺术成果,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哺育着同时代的人们,同时也成为思想文化积淀,继续影响和熏陶着后代。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一个民族有着自身完整的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和传统风尚,有着共同的思维及审美模式,同时也有着自己的艺术活动方式和特点。由于一个民族天然的历史联系,前世的艺术必然直接影响着后世,后人对艺术的学习,也必然要首先着眼于本民族的艺术精华。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它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人类的文明是相通的,随着历史的演进,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逐渐增多,文化艺术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各民族之间在艺术上相互继承和借鉴。人类艺术不应有国界,任何民族的优秀艺术成果都应为世界所共享,通过对外来民族艺术的吸收和借鉴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着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相互吸取的优良传统。比如,汉唐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就是我国中原与西域进行各种交流的印证,其中也包括艺术方面的相互继承和借鉴。再如,汉族音乐与其他民族音乐方面的交流在唐代已相当可观,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就是“胡乐”与汉族音乐结合的产物。同样汉族音乐对西域、波斯、日本等民族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像“燕乐”、“破阵月”这样的在中国早已失传的唐代音乐文献资料,有的甚至现在还在演奏。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突出表现在艺术的形式、内容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形成,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若干年,在历代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和创造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使得艺术形式从粗陋到精致,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美感的贫瘠到美感的丰富。艺术形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结构、体裁、艺术语言等方面,同艺术的内容相比较,形式因素具有变化相对迟缓的特点。历经发展保存下来的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独立的审美价值,会在较长的时间内相对保持不变,会影响若干年代的艺术家。

艺术的内容,是艺术家对人类的特定生活及思想情感的具体选择,人类社会生活及审美情感的连续性,决定了艺术内容在某些方面的继承性。一个民族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所出现的文化现象,往往会成为后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如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和传说,像“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都长久地在后世流传,成为诗歌、戏剧、绘画、雕塑、音乐、影视等各种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是该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地域、信仰、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审美观念的历史继承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同的审美观念,直接影响该民族艺术活动中遵循的规律和方法,以及追求和创造的艺术风格。比如,欧洲和中国属于不同的艺术体系,它们有着各自的艺术创造方法,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是和他们各自的审美观念紧密联系的。欧洲艺术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它将求“真”和求“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理想,逐渐形成了以写实为主体的审美观念和创作传统。在中国,像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的创造,不强调写实的表现,而是强调神形兼备、虚实结合,追求意境的创造,逐渐形成了以写意为主导倾向的审美观念和创作传统。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在诗歌和水墨画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东西方艺术的发展,都继承了各自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在几百年的不断变革中,这种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始终清晰地表现。

艺术发展的创新性

新时代的艺术总是要适应新的现实生活的需要,适应新时代人们思想情感的变化及审美的需求,表达出人们新的观念、情感、趣味和理想。因此,后代的艺术对于前代也不是全盘的接受,而是有所选择、创造和革新。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实际上,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时代对于艺术遗产的继承都是有条件的,都要依照新的时代精神、观念及审美理想,对前代或其他民族的艺术进行筛选,将那些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创作方法好的艺术吸收过来,借鉴过来,使之传承下去。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继承和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也只是一句空话。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研究艺术的继承性,目的是为了推进艺术的创新发展;艺术的创新,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文化的发展,如大浪淘沙,每个时代层出不穷的艺术样式和作品,都要在历史的检验中接受筛选,凡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就会经受住历史的筛选,得以广泛传播和世代流传。尽管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在审美观念上存在很大差距,但不同阶级和民族的人同时又存在着审美的共性,这样,使得大多数好的、优秀的艺术得以肯定和流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批判地吸收。所谓批判,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尺度或原则,对以往的所有艺术作品进行审视,鉴别出真善美、假恶丑,鉴别出积极地、有益的、消极的、有害的等。前代大量的艺术作品,呈现出良莠杂陈的状况,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局限下难以避免的。对此,我们应该客观地、辩证的、历史地予以分析和评价,既不能良莠不分,一概视为精华,也不能拿现代的标准苛求前人。应当将前人的艺术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看其对当时的艺术发展做了什么贡献、看其在艺术性方面有什么成就,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艺术活动中,要坚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艺术创造是人类所独有的创造能力。席勒说过:“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世界上所有的物种之中,只有人类具有审美能力,能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审美创造。艺术创造是人类审美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人类在改造世界和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中,将自己的愿望、目的、理想凝结于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并使之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创造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审美特征。只有以审美为自身目的的创作活动,才是真正的艺术创造。艺术是人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是现实美的集中表现。艺术创造就是要以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审美对象为基础,对现实美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使之升华为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的审美形态,具有永久的强烈的魅力。

人类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势必会对艺术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艺术家应当努力创造出更多艺术形式及内容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适应的艺术作品来。追求新的美感和新的意趣,是人类艺术欣赏心理的突出特点,无论如何精制的作品,如果长久地重复出现,也会让人感到枯燥和乏味。在艺术形式方面,应该不断创造新的样式和手法;在艺术内容方面,应该不断创造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的题材和形象,以满足人们自身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和关照。

上一篇:金山网游的玩家沟通 下一篇:杨伯宁: 在NBA,沟通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