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离骚

时间:2022-08-21 09:45:21

有一天,我掐指算了把人生,发现自己大学毕业不到10年就换了7座城市4所学校3个专业,而和《求学·考研》的神交,却已不下5年,生活一直在变,对它的牵肠挂肚竟不曾改变。

我读博士那年,硕士导师来北京开会顺便到研究所看我,临走时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博士生待遇提高了,你就不要再为那本教育杂志忙活了吧,该集中精力做点学问了。我闻言心下一片感慨,既为导师无微不至的关心而感动,也遗憾他不曾看到我真正的快乐。

有个暑假我跑去北大跳蚤市场摆地摊,遇到一个女生买我的菜刀,付钱的时候攀谈起来,得知她正是一如当年自己的北漂考研人,也正为前路迷茫,我不禁把自己艰难的考研经历都告诉了她,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轻言放弃。最后她很高兴,说一把菜刀换来了这么有价值的一番话。而我却很懊恼,因为我时常把《求学·考研》带在身边,在办公室里也堆着一箱样刊,那天却忘了捎到地摊上,没法把它介绍给最需要它的人。那个夏天我完成了很多人生大事,接着我来到了海外。有意思的是,现在想起那个快乐的夏天,脑袋里最先定位的却是那次互不知道姓名的畅谈和小小的遗憾。

小马哥昨晚在QQ上说:“我有很多故事,写起来感觉好无味,可是回忆起来似乎还很甜蜜的。”我又何尝不是。

小马哥作为《求学·考研》的资深作者,和我交情匪浅。当年我在科学网看到好玩的文章,把网站介绍给《求学·考研》的主编,后来主编在科学网上发现了小马哥写的更好玩的文章,向他约了稿,又把他介绍给我,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小马哥是搞地质工作的技术精英,常常在野外蹲点,工作又苦又累,但他却满腔热情连篇累牍地码字,一心做科普,每每发表文章都高兴得不得了,老追着编辑要样刊。后来我把一个在小学生报做编辑的同学介绍给他,他竟开始一笔一画地给小学生写起了文章。码字耗费了他大部分难得的休息时间,而尽管文章发表了不少,拿到的稿酬却不到他总收入的零头。有时我都无法理解他的写作热情何来。这种不解,也许正和许多人不解我对《求学·考研》的一往情深一样,都是因为“子非鱼”吧。

去年春节的时候,《求学·考研》改版缺稿,我临危受命。小马哥节后从老家回京当天我就登门约稿。他因为已在这本杂志发表了几篇文章找不到新鲜灵感而一再推辞,我拗他不过,便不再客气,一把拉过椅子坐下,和他一一分析他的学术背景和经历,找到契合读者需求的多个切入点。讨论完毕他激动万分,很快挥就一篇漂亮长文,把他读研期间心理转变和角色转变的故事娓娓道来。拿到文章那天,北京街头还人迹寥落,编辑们都还未抵京。正是这种战友般的情谊和互相切磋带来的快乐,让我常常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前段时间在网上偶遇当年的师妹,她刚考上博士,尚未有信心在学术路上摸爬滚打,我于是叫她给《求学·考研》写稿。第一稿出来,内容繁杂而显得毫无章法,就像一片散乱的沙滩,上面倒是星星点点散落着亮眼的贝壳。我便对她说:“你把读研三年记成一笔流水账,既谈导师又说师兄,既谈学习又说爱情,如何叫读者深入你的内心?写文章不是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一个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的过程。把一件事说清楚写透彻,就足够让人印象深刻了。”一番交流下来,师妹迫不及待地要撤稿重写。第二稿出来文章主题就明确多了,只是论文腔太重,文字没有亲和力,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导师监督下写就的学习汇报。她听后频频说自己写文章经验不足,让我不要对她的文章抱太大希望。我鼓励她不要这么快就“举手投降”,学习过程是很有价值的。她于是鼓起勇气再次推倒重来,努力挖掘更多吸引人的细节,尝试以更贴近读者的姿态来写作。接下来我们一起克服时差推敲修改,五易其稿之后将文章传给编辑,终于一路绿灯地通过了终审。师妹得知消息,一时高兴得把向男朋友撒娇报喜的短信错发到了我这里。而我更为她高兴的是,虽然文章性质不同,但写作思路是相通的,这种写作经历将助益她日后的学术研究,发表文章的经历也将增强她的自信心。

我在学校的时候和师妹并不相熟,没想到在我身处海外而她又去别处读博之后,我们却因为一篇文章而熟络了起来。《求学·考研》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为我引来朋友,也给我带来成就感。10来年,读书、工作和流浪让我拥有了各种不同的朋友圈子,因《求学·考研》而结交的朋友是我最珍惜和怀念的。在这浮华的世界里,只有当面对这群因为向往未来而充满了激情和梦想的朋友时,我才能真正快乐地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也因此才更有信心和力量前行。也许经历过求学路上几许挫折、更换过几种人生状态,才会更懂得欣赏和享受这样纯净的快乐吧。

上一篇:林奶奶 第2期 下一篇:复试“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