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21 09:17:49

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进出口业务模拟》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并给出项目化教学实例。通过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全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都大有益处。

关键词:进出口业务;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85-02

《进出口业务模拟》课程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适应现实经济对人才培养结构的要求,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以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重技能操作,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可按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和实践。

一、目前《进出口业务模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进出口业务模拟》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本科院校的简化版,不能很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注重知识点的讲授,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调动不了学习兴趣。出现了为学习而学习或者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 [2]。

2.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强。以往的进出口业务教学模式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3.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未能充分体现教学效果的反馈。传统的评价方式最常见的是闭卷笔试,大多考核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款及概念、术语、简单理论、问答、计算等,题型呆板,在测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体现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而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4.“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而目前的状况是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战经验,导致实践课内容脱离实际。虽然,国内的高职院校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教学改革,但是绝大部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实际外贸经验,即使下企业锻炼,也很难在短时间缩小这种差距 [4]。因此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尤其是对工作任务的选取、项目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收到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改革,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外贸类人才,为学生成功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一)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设计商品进出易磋商的方案、能够根据来往信函制作外贸合同、能够审核并修改信用证、能够根据合同及信用证制作各种外贸单据。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技能,并熟悉该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职业素质等素养。

(二)确定项目化教学方案

1.项目一:交易准备。主要内容为进出易前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并建立业务联系,最后设立进出口磋商的方案和操作思路。按照项目教学的要求,老师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作为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给各组指定一种商品,作为贸易的对象,学生根据要求,通过上网查询信息,对国际贸易市场进行分析调研,并最终选定国际贸易目标市场,设计合理的进出口商品开拓方案,明确操作的基本思路。

2.项目二:合同商定。这个项目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交易磋商,二是合同签订。这个部分先由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并通过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演示,并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熟悉相关操作流程和要求后,学生再分头行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己在项目教学一开始就分配的任务进行操作。如在讲解合同签订项目时,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份空白合同,教师手头持有一套完整的真实贸易背景资料(包括合同、信用证、发票、装箱单、提单、汇票、报关单、检验证书和产地证书等),教师每讲完合同条款下的相应模块,就要求学生签订合同的条款。之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分歧,进行分析总结,查找原因。

3.项目三:合同履行。本项目可以通过校内外贸模拟操作实训室,以一开始每组学生分配到的实际业务为基础,每个小组作为业务中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再从全部学生中抽取8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扮演各种不同的职能部门的角色,如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外汇管理局、海关、国税局、货运、保险公司、商检部门等,在实训室内完成整个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

通过项目教学,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并独立履行合同,熟练地与有关当事人建立业务关系,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及沟通协调能力 [6]。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技巧。

(三)确定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课程的考核应注重平时的课内实践,平时阶段性考核的项目次数要适当增多,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重可适当降低,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比例分配(如下表所示):

三、项目化教学实例――商务谈判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进出口业务谈判的主要程序、原则、技巧和注意事项,掌握外贸合同的主要内容和签订要求,熟悉谈判的礼仪和技能,了解商务谈判室的布置和要求。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进出口贸易合同主要条款的谈判,能够根据谈判结果签订合同。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二)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说明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将全班同学按每组4人进行分组,然后分配任务。一组作为一个贸易公司,抽签决定本小组是作为中方还是外商,并同时决定小组与小组间的组合及谈判的先后顺序。给出一个谈判的背景资料和基本流程,每个谈判组可根据双方协商,在此基础上修改交易的商品、贸易条件等各方面信息,根据所学的商务谈判知识展开谈判工作。教师根据谈判前的准备、谈判礼仪、谈判语言、谈判技巧、团队合作等项目设计谈判的评分标准,并组织学生按步骤要求进行商务谈判。

2.谈判阶段。谈判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开局、中局和终局。开局是进入正式谈判前的问候和致意。中局是谈判的实质性阶段,主客方的谈判目标是合同的标的和货物的买卖条件。中局的谈判是合同前期的关键,要求各组学生围绕合同标的谈判。商务谈判的终局是本贸易项目谈判的结束,若谈判双方的交易条件达成一致,则可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谈判中,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和谈判组整体表现,给予评价、打分,并随时记录各个环节中值得推广的经验和相对不足之处。

3.总结与交流。每组谈判结束后,教师对谈判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可取之处,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在各组谈判结束后,在对整个项目从准备到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总结、点评,评选出此次商务谈判的最佳团队和最佳谈判员,分析谈判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注意点

1.重视项目化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每个目标体现在具体的项目中,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2.把握好学生分组的原则。实践证明,每组人员应控制在4~5人以内,人数过多会影响学习效率。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

3.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了教学设计能力、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五、结束语

《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课程在继承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教学的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和效果,学生对外贸业务有了整体的概念,同时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后续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全面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翊.进出口贸易模拟实训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刑金虎.国际贸易实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安徽.进出口业务模拟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赵立民.进出口业务操作[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柳博.进出口业务知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6]刘红燕.进出口业务新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 陈鹤]

上一篇: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思考 下一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