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体验美

时间:2022-08-21 05:56:29

如何让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体验美

摘要: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聆听美妙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艺术美始终是高中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方面。现行的高中音乐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高中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要将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音乐美的体验。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让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体验美,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体验美

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性、教育性。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与专业院校的音乐教育不同,重在通过音乐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因此,体验音乐的美感是高中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任务。高中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在经历着改革,音乐教学从以前音乐技能的灌输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如今教学内容的丰富,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例如人文知识的贯穿、实践体验的增加、音乐活动的配合等等。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多变、教学模式的转变让许多教师面对百花齐放的革新局面,不知该如何选择。如果教师仍然把重点放在音乐技法与理论知识的教授上,学生达不到专业的水准,必然对音乐丧失兴趣;如果放任让学生按照兴趣自主选择,流行音乐必然会大行其道,教学效果同样不尽如人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体验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又不会对课堂音乐丧失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鉴赏音乐的意境氛围

有人说,音乐课程其实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因为它的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课程的特殊性体现在它的非语言性、抽象性上。音乐给人的美感,表现在人们体验音乐后产生的一种愉悦感。的确,这种美的体验往往不能依靠语言的讲解或理论的灌输,离开了切身的鉴赏体验,将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美感。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作品中领悟音乐的意境和内涵,创设具有美感的音乐环境背景,渲染情感氛围,让学生在鉴赏体验中培养和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现实中的节日或某个纪念日,将音乐课预设一个主题,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或影像资料,集中打造一堂主题音乐活动。例如在抗战纪念日时,教师可以将抗战歌曲集中起来播放供学生鉴赏,例如,在教唱长城谣这首抗战歌曲时,当大家唱到“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这句歌词时,我将事先备好的历史视频课件播放出来,有了画面的渲染,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随着音乐在耳边的涤荡,旋律和歌词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他们的表情渐渐凝重,对音乐的感知有了深层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感也在音乐鉴赏中迸发出来。

二、创设适合学生聆听音乐的背景环境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需要学生通过聆听来进行音乐的美感体验。人声的纯净与秀美,不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夸夸其谈,不是靠教师的讲述能强加给学生的,也不需要教材中大段大段的详细介绍,优美的音乐能够通过声音传递到每个人心中,只能让学生自己感受。聆听音乐离不开合适的背景和环境,有了背景环境的烘托,学生容易进入音乐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对于教师来说,创设的这个背景一定要生动,时间和空间具体,情感悬念强烈。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好准备,首先需要安静的环境,如果室外声音嘈杂,室内学生交头接耳,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即使再优美的音乐也不会使学生得到理想的熏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其次,硬件准备上也要做到周到、齐全,尽量使用多媒体设施,在声、像、图、文等多重元素的构架下启发学生的情感,更容易使学生在聆听时进入音乐情境。如果硬件准备不充分,优美的歌曲在课堂播放时,声音效果很差,不光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反而让学生对之前教师的优美介绍产生怀疑,对之后的音乐期待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在音乐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对每一节音乐课堂充满期待,激发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美的兴趣。选取最优美的音乐资料,用最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聆听,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一定会给学生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受。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乐曲的旋律起伏颇大,要想让学生透过音乐的聆听感受到贝多芬人生的起落悲喜,必须要对其本人的生活经历有所介绍。因此,教师应该在音乐播放之前着重介绍贝多芬的性格、坎坷的生活经历,并通过播放一些影视资料,让学生对当时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就很容易感受音乐的内在品质,感受到音乐传达的美感。

三、在音乐教学中增加鉴赏的比重

音乐课的基础作用就是,利用音乐鉴赏和相关音乐创造活动等为主的一系列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饱满的感情。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可见,聆听鉴赏音乐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人们最精致的精神产物之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决定了他听到音乐后的感性反应。有的教师认为音乐鉴赏的前提是掌握必须的音乐知识技能,因此,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上,而把课堂结束时的几分钟作为音乐鉴赏时间,这样的课堂比例安排不但使学生的音乐鉴赏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还会损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适当的理论技巧讲解必可不少,但是不可过多,对关键的基础知识点到为止即可,音乐课堂上音乐体验一定是第一位的,应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鉴赏和聆听。在学生鉴赏音乐时,教师切忌形式化,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播放一遍,对于学生鉴赏的效果不闻不问。教师要注意在曲子播放完之后,对学生加以提问,如,在听音乐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哪些画面?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有助于唤起学生对音乐感的体验与解读,注重对音乐美的主观体验。

上一篇:摄像监控在新闻摄影中的优势 下一篇:情趣教学让美术课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