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0天,你需要学会几种开篇设计

时间:2022-08-21 05:13:20

最后20天,你需要学会几种开篇设计

写作高考作文如同舞台走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亮出你的特点,展示你的优势,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这一点来讲,文章的开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如一篇文章的脸面,直接关系到阅卷老师对整篇文章优劣的判断。所以,一篇好的文章,必定要有个好的开篇。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篇,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所谓“凤头”,就是这个道理。

对一篇文章而言,成功的开篇既要起到为后文定位、奠基的作用,避免行文偏离轨道,又要有鲜明的阅读导向功能,给阅卷老师以真诚告白和友情提示――行文无偏斜,贵手请高抬。例如郁达夫的名篇《故都的秋》的开篇: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一开篇用赞颂的语调突出故都秋的特征――“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领起下文的中心句。这三个构成排比的短语,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是一个经典的开篇设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大文豪高尔基也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可见,要设计好一篇文章的开篇并非易事。下面,我们为你归纳总结了几种写文章时常用的开篇设计之法,如果你在高考前的最后20天能熟练掌握,并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合理应用,定能以漂亮的“凤头”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高考作文开篇设计

(一)开门见山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是起笔点题,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如《白杨礼赞》一开篇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最经典的莫过于苏洵所作《六国论》的开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弊在赂秦。”这样的开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斩钉截铁。下文则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晰。

(二)类比起兴

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意或所要阐述的话题,这也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如果他物与所咏之物之间具有类比或比喻关系,这又是“比”的手法。如《关雎》一诗,由水边沙洲上雎鸠鸟的“关关”叫声,引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这样的开篇往往由远及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又如一篇优秀作文《学会历史般的旁观》的开篇: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用整齐漂亮的句子起兴开头,亮相即是满堂喝彩。进而提出论题,表明看法,清晰地让阅卷者知道作者的意图,自然而贴切。

(三)背景铺设

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或情景。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或情景渲染。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或情景渲染不仅能强化文章的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尤其是记叙性的文章。譬如鲁迅先生在《药》中的开篇设计: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

(四)佳句点染

名家名言、诗词佳句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佳句作为“切入点”,可赋予文字以审美意蕴,或营造一种哲理氛围。如一篇优秀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开篇: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样一首词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你――李易安生活的艰辛。不禁感慨:易安易安,何易何安啊?多想回到北宋,握住你的手,随着你走过那段曾经开心而后凄苦的岁月。

开篇巧妙引用李清照《南楼令》,营造了一种国破家亡、凄苦伤感的意境,读来让人扼腕叹息,欷不已,为后文展开写“握住你的手,随着你走过那段曾经开心而后凄苦的岁月”作了充分的情感蓄势。

(五)叙事感怀

从自己感悟较深的某件事写起,在记叙或描写中引出话题,所写事件并不一定是文章写作的中心,只需在行文上起到引子或铺垫的作用。这便是叙事感怀法。这样的开头有一种真实感,也便于抒情或议论。叙事感怀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尤其明显。譬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现代作品中更是如此,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可以说是叙事感怀法的典范。作者从凌晨醒来意外“发现海棠花未眠”这一生活现象和感受写起,进而以此为联想的起点贯穿全文。

(六)悬念设疑

评论家王笠耘说:“悬念是引人入胜的磁石,是进入故事的跳板。悬念主要来自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而故事恰好就是这些矛盾冲突的轨迹。挑起悬念,也就进入了形形的矛盾冲突,自然而然地进入故事。”这种开篇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可以说,一个高质量的悬念或直击话题内核的疑问不仅可以显示你的睿智,还可以激活阅卷老师的思维,激发阅读欲望,引人深思。

作文中,预设一反常性的情景,呈现事情的高潮或结局点,或者设置一看似矛盾的语境,或者以疑问方式切入,都能引起读者的急切期待,吸引读者去寻找谜底。譬如席慕容的《生命的滋味》的开篇: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又如一篇优秀作文《对手》的开篇:

当我踏进人世间的大门时,我的脚跟还未站稳,你们便好奇地打量着我,那一双双希望寻求到答案的眼睛询问着我:“你是谁?”

(七)名人作答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于增强开篇的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篇优秀作文《幸福》的开篇:

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斯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吴运铎则认为:即使自己变成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八)逆向思维

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开篇完全打破常规,观点新颖,出人意料,会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篇优秀作文《鞠躬尽瘁》的开篇:

人人都说诸葛亮聪明,其实,诸葛亮也就是三个臭皮匠的水平,说穿了,他傻得可以。

历来人们都认为诸葛亮是“智绝”,而作者却不按常规出牌,一个“傻得可以”,出人意料,引人入胜。

上一篇:当冰冷的科技遇上柔软的想象 下一篇:“早春”的改装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