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时间:2022-08-21 04:58:48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策略一: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怀特和李比特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同性质,把师生关系分为三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交流中,其情感最好,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互相检查对新知识的理解,互相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新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策略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策略三: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其次要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让孩子在“动”中成长 下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中语用学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