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落实体能素质“课课练”

时间:2022-08-21 04:17:48

“点、线、面”落实体能素质“课课练”

一、开拓思路,合理布“点”

1.“课课练”的时间

根据人体生理规律,只有当身体受到一定的负荷并产生疲劳后,体质才会在机体恢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从时间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学生有固定的休息天和两个较长的假期,“课课练”的安排如果依靠仅有的几堂体育课上的一小部分时间来开展,是很难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的。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人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锻炼?—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实际上针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课课练”应该还原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天天练”。

2.“课课练”的地点

学校是落实“课课练”的主战场,因为“课课练”的提出就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但是作为学生,不可能天天都在学校,因此家庭和社区是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场所的重要补充,忽视了这两个方面显然不利于学生体质的持续发展。只有学校、家庭、社区的综合利用,才能真正的落实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课课练”应该改变只有“课堂练”的原形,拓展为学校、家庭、社区三点结合,形成“处处练”的练习模式。

3.“课课练”的内容

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内容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几个方面,在一次练习中,这几个方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都得到提高。实际安排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安排某一个或两个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一一进行落实。江苏省南通市最近正在研究的课题《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就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该课题提出:根据课堂练习中主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欠缺的体能素质进行补偿,也就是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偿的时机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在过程中,也可以在教材前、后,可分散也可统一安排时间,这大大地丰富了“课课练”的内容,在时机的选择上也更加灵活。

4.锻炼器材

“课课练”的安排要吸引学生,除了练习方法和组织教法的创新外,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器材的布置和使用对教学的影响更明显。吴键(2011)认为,新颖的器材可将复杂的锻炼原理落实到简单的器械练习中,对器材的改进和创新,会对“课课练”的持久发展至关重要。对器材的改进和创新有:老器材的改装和他用,新器材的引进,根据学校的特点自制器材,社区和校外团体单位器材利用等。

二、归类连线,科学锻练

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各自的敏感期。所谓身体素质敏感期,是指各项身体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发展状态,既有阶段性的迅速增长,又会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缓慢增长趋势。体能素质“课课练”应按照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进行安排,以该年龄段相应素质的提高为主线,其他部分进行适度的安排,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

三、全面锻炼,全员参与

首先,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虽然某一项体能素质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另一项的增强,但是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单项素质的发展。体能素质“课课练”应打破原来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科学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充分挖掘器材的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

其次,国家学生体质的增强是建立在所有学生个体体质增强的基础上的, “课课练”的落实不是指一个学校的几个运动员通过训练拿到了什么名次或获得了什么奖,而应落实到每一学生的身上,让所有的学生通过锻炼体质得到增强,必须从个体到小组,再到班级、学校,乃至整个区域,形成共同提高的新局面,才能解决我国青少年整体体能素质下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键.创新是“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第一要务[J].中国学校体育,2011.5.

[2]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J].体育教学,2011.1. [3]陈孺,汪磊,宋勤.青少年素质训练敏感期的训练原则[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1.

上一篇:始于课课练 下一篇:学习、反思、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