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用心聆听

时间:2022-08-21 03:53:57

有位教育家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新课改呼唤有亲和力的老师,呼唤有爱心的孩子,爱心教育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会苏醒;爱心教育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融化。然而,爱就发生在不经意间。

一、注重日常生活渗透爱心教育

1.随机渗透。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时时有教育,爱的教育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如哪位小朋友摔倒了,哪位小朋友的鞋带开了,哪位小朋友抢了别人的玩具等,遇到这些情况,老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渗透机会,适时加以引导,及时教育幼儿同伴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记得欣欣刚来幼儿园时,对老师和小朋友抱有敌意。她不愿意让人碰,一不高兴就尖叫,很不适应新的集体生活。本着爱心教育,除了精心照顾她的生活以外,我们还用亲切的语言、轻柔的动作等方式接近她、爱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其他幼儿,使得小朋友们逐渐接纳她、喜欢她,乐意和她交朋友。在她能够初步接受老师和同伴后,我们开始有计划地引导她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如针对她午睡时不会一个人睡,高兴时就唱,不高兴就发出各种怪叫,听到远处传来的汽车鸣笛声就下床,睡醒后把别人弄醒等情况,我们进行分阶段培养,让她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经过努力,她初步融入集体,在遵守活动、午睡常规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性格变化最突出:现在的她已经乐意来幼儿园,乐意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乐意和小朋友一起念儿歌、讲故事,不高兴时的尖叫声也基本消失,这一切都源自于爱的教育。

2.创设环境。《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如我们每班都创设了植物角和动物角,幼儿在植物角里种植了葱、蒜、小麦、玉米及各种花草,并担负起为这些植物浇水、施肥、捉虫等护理工作。在动物角里饲养小鸡、乌龟、小蝌蚪、金鱼等小动物,同样担负起喂食、换水、清理等饲养工作。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更激发了他们热爱动植物、关爱生命的良好情感,且这种情感在照料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相信这些小生命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注重各种资源开展爱心教育

《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

1.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实现角色转换,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应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如在娃娃家、小商店、小医院的角色游戏中,让孩子接待、让座、倒茶,启示幼儿排队买东西,遵守公共秩序,并会用礼貌语言“请”、“谢谢”与管理员、售货员交往。“老人”、“乘坐”“汽车”,上下车要有人搀扶,上车后受到让座的礼遇;“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医院”的“医务人员”要关心、体谅、同情、照顾病人等。孩子们还不断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良好练习。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鼓励他们时时刻刻这样做,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利用社会煤体。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孩子们也从电视上看到相关事件的诸多报道,因此自然灾难一时成了孩子们每天入园后晨间谈话的话题之一。于是,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讲述灾难发生以后世界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救助灾民、奉献爱心的感人场面和感人故事。这样讲述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同情心和爱心,使幼儿初步感受到灾难面前那种团结互助、关爱他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在谈话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心存感激、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结合艺术作品。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用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接受,而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故事《七色花》的小女孩珍妮在得到神奇的七色花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将六片花瓣一一扔出去,却没得到快乐,而最后扔出的花瓣使不能站立的维嘉奔跑着和她玩起来,她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哪一片花瓣用得好?”“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会用来做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萌发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

4.结合主题活动。根据计划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深化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情感体验。随着主题活动的蓬勃开展,孩子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情感、认知、语言、动手动脑等能力。我们在和孩子们共同深入主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与家庭、社区的互动使我们的爱心教育熠熠生辉。

三.注重丰富活动升华爱心教育

1.萌发热爱身边人的情感。充分利用一些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孩子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2.萌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将收集到的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布置在楼道的墙饰中,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欣赏祖国各地的风光,倡导家长朋友多带幼儿游览、参观、旅行,使他们更真切地领略祖国山山水水的美丽风光,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及悠久的文化。并将孩子们到全国各地游览的照片张贴在墙饰中,还请这些孩子当导游进行讲解,让其他幼儿一起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使幼儿得到爱的熏陶,萌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生活中还有许多隐性教育材料,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发现和引导。

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这种满足和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让我们走进孩子,用爱为孩子导航,用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使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片灿烂的阳光能温暖他人。

上一篇:发展社区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用耳朵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