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的入侵

时间:2022-08-21 03:15:52

现代文明的入侵

《他们的指甲》于2012年发表在《作家》第5期,它是当代女作家迟子建的又一力作。小说以一位名叫如雪的寡妇为中心展开叙述,她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给自己的男人剪指甲,并把它们收集起来编排成各种图案。她经历了三次感情,这些不同的指甲实则暗示了每一个男人不同的个性特征与身份背景。迟子建延续了她一贯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在诗情画意之中引发读者的无限思考。

小说的显性结构是以如雪的爱情与生活展开,但处处流露出现代文明对原始生态风貌入侵的忧伤。作家首先选取了一个带有特殊寓义的位置――小城,这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地带。小城的边缘地区保留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人们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种菜、在清澈的河边放鸭子;但小城同时也有现代大都市腐朽与喧哗的一面,在靠近火车站这个人口流动较大的地方,玉露街上那些不规矩的发廊、洗脚房、歌厅等这些吃饭的场所也充斥着小城的中心。现代文明与乡村风貌同时交融在这座小城,而这些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正慢慢俘获人的内心。

如雪就是在这样的小城中生活的,她居住在安静的河坝地带,白天里去集市中心里卖馒头,以此来维持正常营生,而平日里吃的都是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作者以美好的想象来塑造如雪这一乡村女性形象,因而她在作者笔下总呈现出人性中的“美”。如雪卖的馒头是天然的,是面粉的本色制成的,她代表的是乡村人的朴实而不做作的品质。而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一些商人越来越以赚钱为目的而丧失良心,他们卖的馒头“都添加了增白剂、泡打粉或是馒头改良剂,虽然个大,松软雪白,但华而不实,没有面味。”馒头虽小,却折射出现代社会的食品安全的大问题,作者所力图揭示的正是在商业化的社会中,人性正在被金钱与利益所慢慢异化的本质。

“黑脸大汉”是小说中的男主角,他是如雪的第三个男人。他是作为采沙船队伍中的一员而来到这个小城的,而采沙船在小说中是一个颇具寓意的事物,它是现代文明进入“自然文明”的方式之一,它的到来无疑从各个方面改变了这个小城的生活,而作者在小说中流露出更多的是对其负面影响的批判。

“这个春天不同以往,波河的宁静被打破了,一条采沙船横在水上,由晨至昏轰鸣着,河坝下的人家不得安宁了。圈了一冬的鸭子,本来最喜欢暖融融的春水,可是河上机器轰鸣,柴油机冒出的黑烟弥漫在水面上,鸭子都不爱下水了。”采沙船最直接的带来的是噪音与空气污染,不仅对居民造成了困扰,就连动物们也都敏感地觉察到这一点。在此之前,波河是人们嬉戏与休憩的场所,这里有洗衣服的村妇、有谈恋爱的青年男女、有玩水洗澡的儿童……这里本是一派祥和而安逸的美好画面。伴随着采沙船的到来,乡村人们惯有的生活方式被渐渐打破,人与自然的距离远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熟悉与亲切也正在被瓦解。

黑脸大汉与如雪的相识源自于一场误会。如雪养的一只母鸭有天突然不见了,她首先就怀疑到了采沙工身上,因为在此之前她并没有遇到过这类事情,并在闻到采砂工帐篷里传来的阵阵肉香就更确认了这一点。如雪心疼鸭子,忍不下这口气,便前去质问与理论,但采砂工们却并没有承认,而且如雪也确实没有发现鸭肉的痕迹。第二天黑脸大汉去集市买如雪的馒头之时多给了一些钱以作为吃掉鸭子的补偿,如雪感慨道果然如她所想。但后来如雪却得知鸭子原来是被老鹰吃掉的而非采砂工。在这一来一回中,如雪感受到这个男人的善良与细心,黑脸大汉是体谅她作为寡妇的辛苦而在暗中帮衬她,于是俩人逐渐走到一起。

但深究其原因,如雪鸭子的死亡与采沙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采沙船本身在河床进行深度开凿,已经对波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水里的鱼受到了惊扰而转向了其他更适宜生存的地带。而采沙船这样的事物并不是唯一的,它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导致了食物链的破坏。文中提到:“老鹰的消化功能特别好,喜欢吃老鼠、蛇、野兔与小鸟。它吃鸭子,说明这一带可食的野物越来越少,它才会打鸭子的主意。”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后果,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她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读完这篇小说,或许会让我们联想到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边城》。迟子建与沈从文似乎有着某种共同的美学观念,他们都以警惕的态度去看待现代文明,或者说他们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更多地流露出的是失望而担忧的情绪。作家并非用启蒙的姿态来叙写乡村生活,乡村不是“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而是蕴含着一片自然美、人性美的地带,他们通过对乡村文化与生存方式的赞美达到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正如迟子建自己所说“现代文明的进程,正在静悄悄地扼杀着原始之美、粗犷之美。人类正一天天地远离大自然,心灵与天地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渺茫”。

【参考文献】

[1]郭力,迟子建:《现代文明的伤怀者》,《文学界(专辑版)》2010年第1期。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上一篇:浅谈意象油画语言的技法表现 下一篇:特殊技法在装饰绘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