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长”柳永

时间:2022-09-14 08:38:16

【摘要】一是表现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例《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首词为抒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永和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作。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

内容提要:柳永,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毕生专力写词,大量制作慢词。词风细腻委婉,题材新颖开阔,语言雅俗共赏,使宋词面目一新。

关键词:柳永词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等。因其四人词风相近,却又各具风韵,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婉约派“四大旗帜”。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四旗中号“情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

柳永词概括为三类:

一是表现男女情爱、离愁别绪。例《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首词为抒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永和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作。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满悱恻、凄婉动人。

二是描写都市生活的繁华。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归去凤池夸。

此词展现了杭州富庶繁荣、豪华阔大的都市景象。

三是抒写羁旅行役之苦。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此词抒写羁旅悲秋,思乡怀人之情,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词风细腻委婉,题材新颖开阔,善于铺叙和使用俚俗语言,大量制作慢词,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第一,柳永对宋词的题材有新的突破。柳永写了许多描写都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的词,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是他对词的题材的一大开拓。描写歌妓在柳永的情词中占有极重的分量。除秦楼楚馆的放荡和等传统内容外,歌妓们的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对她们在生活中的悲喜感情,理想愿望也有真切的表现:“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开市民文学之先声。

第二,柳永对宋词的形式有新的创造。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作家,是慢词的真正开创者,并使宋词开始由小令阶段进入慢词时期。诚如宋翔凤在《乐府余议》中所说:“词自南唐以后,但有小令。慢曲当起于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等相继有作,慢词遂盛。”在创体的同时,柳永在创调方面也成就卓著。柳永之前的宋代词人,多沿用唐、五代的词牌,而柳永的慢词则多用新调;即使词牌与唐、五代相同,柳永在字数的多寡、句子的长短等方面常常花样翻新,即所谓的“同调异体”。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宋代八百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个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故李清照《词论》云:“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时。”

第三,柳永对宋词的表现手法有新的拓展。他融合曲词和辞赋之长,创造性地将赋体的铺叙笔法移植到慢词的创作之中,将铺排式的叙事和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扩展了词叙事、写景和言情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其《雨霖铃》(寒蝉凄切),创造了情景递进的铺叙模式,将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第四,柳词语言有俗有雅,雅俗兼得。他既善于将有趣的白话加入词中,既浅且尽,构成一种市民文艺特有的俚俗色彩和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又能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使词音律协婉,语言优雅典丽,警句叠出,表现出文人词应有的典雅的品位。如《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词雅不避俗,俗不伤雅,雅俗共赏,为词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柳永对词的多方面开拓,是对词进一步的解放,使宋词面目一新,为宋词成为有宋一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年

[3]刘扬忠、张宝坤《名家解读宋词》[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4]欧阳鹤《柳永词的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中华诗词》[A],2005年第5期

[5]刘曦《论柳永词》[A],《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1卷第2期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上一篇:就当前高职就业问题谈如何开展就业指导 下一篇:复方五指柑胶囊治疗风热感冒多中心随机双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