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

时间:2022-08-21 02:28:20

论我国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需要探索出符合生态文明和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城市建设走低碳发展模式迫在眉睫。本文对当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城市;碳排放;能源结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一)低碳城市的定义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二)低碳城市的构成要素

低碳城市的建设要坚持做到以开发低碳能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以清洁生产为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以循环利用为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以持续发展为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具体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新能源利用。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发利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

2.清洁技术。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02的排放,这与低碳城市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3.绿色规划。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城市能源消耗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单个城市自身特点外,还应结合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进行考量。

4.绿色建筑。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5.绿色消费。减少C02排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个人也应当承担责任。我们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

二、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人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会在0.004秒的时间里蹦出3600万个搜索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最新的成员是自治区的首府拉萨,计划成为以应用太阳能为主的“太阳城”。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二)目前我国低碳示范城市建设面临问题

第一,低碳城市的盲目发展忽视了应与我国国情和客观需求相结合。中国人多地少,应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盐碱地、滩涂地等未利用用地进行生态化改造。但上海东滩生态城和廊坊万庄生态城均占用了农用地,不仅广受诟病,还使生态城建设停滞,陷入困境。

第二,低碳城市发展尚未建立权威性、导向性的指标体系,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也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全国性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各地纷纷制定了地方性的指标体系,导致标准参差不齐,且多以当地领导意志为转移。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出现的以“生态城”命名的在建项目近20个,但并不是每个项目都符合严格的“生态标准”。

第三,一味追求技术的新、奇、特。目前进行的低碳城市建设往往摒弃低成本、高效益的技术,热衷于追求技术的新、奇、特。如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由于技术新颖很快得到国内多个低碳生态城市的青睐。此套系统虽然具有全封闭、无需与垃圾接触、投入人力少等优点,但其耗能高,而且没有得到科学论证,这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同时,这种动辄投入上百亿元,引入所谓的高新技术的做法,盲目地将高投入与高回报划上等号,实际效果却收效甚微。

第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新”弃“旧”,重“大”轻“小”。国内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往往盲目重视“新城开发”,忽视老城区的生态保护;盲目关注大城市,忽视中小城镇。新建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虽然投入成本高,但是见效快。因此,很多城市选择了“新城运动”,而见效慢、推动慢的老城区生态化改造则处于被冷落的境地。

三、我国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

笔者建议建设“低碳城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构筑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技术系统。基于当前低碳生态城市的混乱发展实际,应当建立一套具有全国层面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来明确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该指标体系应当涵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和社会和谐四个维度,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

低碳城市建设离不开系统化的科学技术支撑。同时,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应针对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科学技术手段。

(二)在城市的新规划中,制定城市发展的低碳规划,遵循系统的低碳理念,城市在空间上与更大范围的区域进行平衡,城市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内部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也就是说,要从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

其次,交通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如果这个数量是下降的,那么在单位排放为一定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就降低,另一个方面是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如果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是一定的,那么只要持续降低单位汽车的碳强度,就可以降低整个城市交通的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三)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实施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将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创进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有沼气条件的农户可用沼液代替农药,沼渣代替化肥,生产出优质、有机的农产品。

(四)引导工业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在今天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面前,企业的战略必须涵盖绿色战略、低碳战略和生态战略,低碳经济的竞争是未来产品竞争、品牌竞争、成本竞争的终极归宿,未来企业的竞争必然是低碳、绿色、生态的竞争,谁拥有低碳优势,谁就占据了决胜未来的制高点。如果企业做不到低碳和绿色的话,将来不要说参与竞争,就连准入都是个问题。

(五)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和企业实施,全民共同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排查全市的重点污染源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制定阶段性的全市减排目标,并将这种些目标进行分解,定期督查。

(六)可积极利用媒体舆论、专家讲座等形式,普及全体公民的低碳意识,增强他们的实施“低碳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引导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形成节能环保、降低污染的自觉行为。

上一篇:如何将数学课堂搬入生活 下一篇:浅议微博和手机报在突发新闻事件中的互补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