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训练三部曲让学生出口成章

时间:2022-08-21 01:41:42

“说话”训练三部曲让学生出口成章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步深入,学生的“读”与“写”的语文能力有很大提高,而“听”和“说”是基础,也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能力。如果忽视“说”的训练,就会造成虽然能“下笔成文”,却难以“出口成章”的缺憾。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把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过程分为三步,即“敢于说”、 “有所说”、“善于说”。通过这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训练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从而实现“出口成章”。

第一部曲:敢于说

首先是“敢于说”,它是打开学生说话大门的钥匙。没有说的胆量,就谈不上“有所说”和“善于说”。学生不敢大胆说话的原因主要有有两个:一是对培养自己“说”的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怕说错了被人讥笑。为了清除这些说话的障碍,教学中既要从教学的要求和生活的需要讲清道理,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说。可讲些古今中外具有辩才的人物的生动故事来启迪学生。如晏子折服楚王;触龙说赵太后挽救国家危亡;墨子止楚攻宋伸张正义;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特务;同基辛格谈判,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中美上海公报》・・・・・・学生们听着这些能言善辩者使国家、民族和人民受益的故事,会觉得很有意味,也会感受到善于运用语言的好处,从而重视自己说话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说话的题目范围,要同学生谈论的“热点”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学生有一些永久性话题,如“当代青年的特征”“教师与美”“师生之间”,或选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话题。当训练的话题始终处于时代的热点之中,学生犹如面对一盘盘未曾尝过的美味菜肴,急于举箸,哪怕是内向型的学生,也会忍不住想说几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后,教师不要对学生过高要求,无论谁说对说错,说多说少,都不挖苦、不讥笑、不责怪,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就会勇敢地迈出说话训练的关键一步。

第二部曲:有所说

学生敢于说了,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场”,也就是营造一种利于学生讲话的氛围,让他们有所说。笔者的体会是不拘一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课前五分钟说话,就给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每次在上正课前,安排两三名同学上台发言。这样,一学期下来,保证每个同学至少有两次上台讲话的机会,一年下来,光课内,就会获得四次当众说话的机会。我把每人四次的发言做这样的安排:第一次为不命题发言,要求也比较低,学生只要能走上讲台,面对学生讲上两分钟即可,内容不限;第二次为命题发言,教师事先公布题目,同学课后准备,上课时脱稿发言;第三次为即兴发言,教师当场出题,轮到的同学当场上台发言;第四次为情景发言,即教师当场设置一定的情景,让轮到的同学当场进入规定的角色上台发言。

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按预习提纲讨论分段、编段意、说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回答提问,组织“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演讲赛”。在这些说的活动中,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作文课也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每次作文课前,都事先布置学生深入生活,搜集素材。上课时,学生们在写作前说说自己最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情。有的同学由于没有很好地体验生活,缺乏真情实感,结结巴巴说几句或语无伦次地说一通。而有的学生在实践中感触很深,说起来不仅有东西,而且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要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光靠“零敲碎打”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正规的系统训练。因此,尽管课时紧张,我还是设法抽出一定的时间,安排课堂活动。特别是一些要求较高的情景性的说话,我都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彩排,然后,在课堂里表演。如:主持、交谈、应聘、讲解等,我都要讲求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来完成说话训练,增强“实战”氛围,学生也比较重视。表演完后,我还发动同学,进行评价,说说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后,由教师做点评。这样,学生通过学一学、演一演,听一听,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第三部曲:善于说

使学生“敢于说”、“有所说”并不难,但要使学生“善于说”则不太容易。我以为,要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扎扎实实抓基础,特别要重视抓单句、复句、句群和修辞知识的教学。单句教学教得好,学生会少说半截话或半通不通的话,说起来也比较符合语法规则;复句和句群教学搞得好,学生说话语无伦次的现象就会少,从而比较符合逻辑;修辞教学搞得好,学生的口头表达就会准确而生动。

同时,在说话训练之中,要注意三点:

1、长期性。说话本身就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于那些不会说话的学生来说,要使他们健康活泼起来,就必须有一个较长的医治过程。

2、计划性。即高瞻远瞩,通盘考虑,为重点学生制定系统的、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训练计划。只有长期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刺激学生的说话心理,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说话能力。

3、相机性。对相机性的把握是教学摆脱匠气进入艺术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说话训练也一样,无论课上课下,还是讲读课、自读课,教师都有可能捕捉到最佳的训练时机。而这种训练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如俗语所说“无心插柳柳成荫”。

上一篇:试述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用心去感化学生 脚踏实地的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