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生说话

时间:2022-10-12 11:19:03

我教学生说话

当了英语老师快20年,每一届面对新生的时候,都觉得是在教育一个初生的婴儿一样。就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言,说是最难的,因为说时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语音、语调、语法、内容组织,以及说话者的胆量、反应速度和外部环境等的影响。换句话说,用英语交流,对学生的综合要求比较高。然而,语言本身的功能价值,决定了英语学习者必须开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说话(或交际、交流)能力,而我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推行的“小组化教学”,为有效组织学生用英语说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教师提示示范,把握说话要点

就是围绕某个说话主题,在学生说话前,教师先给学生提示,帮助学生把握说话要点,并现身说法。教师的示范,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明确说话主题。在每次训练学生说话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说话的主题是什么,以便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起说话主题的鲜明印象。这样,当学生在听老师说话示范时,就可以思考如何扣住说话主题,就会对同学的说话是否围绕主题作出判断,并就自己该如何说有所思考,从而保证说话能够不“跑调”。

(二)明确说话内容。就是教师要提示学生围绕说话主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说,可以说哪些内容。这样,在学生说话前,对于具体可以说些什么,就能够有所思考。

(三)明确说话规则。明确英语说话的规则,一是要符合英语语法要求;二是要符合说话的一些特有规则,如省略用法;三是要符合每次说话训练的特殊要求,如句型训练的要求、有关新学词语的运用等。这样,学生思考说话的具体指向就可以更明确了。

(四)现身说法。教师的现身说法是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比如某一个主题该怎样开头,该采取何种语气和语调,哪些地方需要重读,哪些地方需要用升调或降调,说到哪里需要神态和肢体配合等。当然,学生说时可能顾及不了那么多,但现身说法可以使学生对如何说好有感性认识。

二、采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开口

教师的示范,主要解决如何说的问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说话能力,还需要采取多种手段,促使学生开口。

(一)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开口。较多的学生有这样的心理:当他们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没有大的把握时,他们宁愿不说,爱面子的女学生更是如此。但是,当一个老师经常使用赞扬性的语言鼓励说话学生时,情况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一个说话水平一般的同学如果经常受到老师表扬,那个“爱面子的女学生”也许在心里嘀咕:他还没我讲得好呢!这就鼓舞了她下次说话的勇气。

(二)降低难度,诱发学生开口。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本来就不太愿意开口;还有一些后进生,他们开口比较吃力。基于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降低说话的难度,因人施教,逐步诱发他们开口。

(三)利用活动,促使学生开口。在课堂教学中,我常会利用游戏、唱歌、舞蹈、画画、故事、猜谜、竞赛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说英语创造了比较自然的氛围和条件。

三、先说再写,写后再说

(一)先说再写。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单一、语法和词汇量要求不高的说话训练,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说;然后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接着,安排学生写话;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说话的训练。这样,通过生说――师评――生写――生再说的过程,使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开口说话,并说好话。

(二)写后再说。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复杂,语法和词汇量要求较高的说话训练,可以先写后说。其模式为:师提示――生写――生说――师生评――生再说。先写再说的根本好处在于学生是带着教师提示的要求,去做说话的准备,有时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于思考准备时间比较充足,学生不但说话的流畅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他们所说的内容明显带有个性特色。一些学生还会把课外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说话中,这无疑又扩大了其他学生的视野。

(三)说写结合。对于一些说内容和语法、词汇量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或课堂教学中即兴产生的说话话题,可以说写结合。即根据需要,或先说再写,或先粗略地写后再说。说写结合,重在训练学生说话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考虑如何把话说准、说全、说得富有特色一些。

最后,我的体会是,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经历“怕说――敢说――愿说――乐说――善说”几个阶段。而且,教与学永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老师不要觉得给了学生说话主题、内容,作了示范,就自以为给他们指导得很清楚、很详细了,学生说话就一定能顺风顺水。其实,在说话过程中,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当耐心准确地加以引导,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要根据“怕说――敢说――愿说――乐说――善说”的阶段特征,不断鼓励学生提高说话的主动性和说话的能力。这也是“小组化教学”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的体现。

(责任编校:谭云红)

上一篇:“言”――语文课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下一篇:问题驱动,构建思维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