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内外是两种心态

时间:2022-08-21 12:28:20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十分向往天堂,于是请教一位智者,问怎样才能活在天堂里。

“你现在在哪里呢?”智者问。

“当然是在天堂外。”那人说。

“一个把自己置身于天堂之外的人,永远进不了天堂。”智者说。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写作指导

(一)审题要整体把握,寻求最佳立意。

1.抓关键句法:先找材料的关键句,该材料的关键句是“一个把自己置身于天堂之外的人,永远进不了天堂”。然后紧扣关键词“天堂”的比喻义,前一个“天堂”指的是梦想、理想、目标、自信、坚强等,后一个“天堂”指的是成功、幸福。

2.抓关系:即“置身于天堂”与“进不了天堂”的关系。前一个“天堂”是条件,后一个“天堂”是结果。

立意可从正面展开:“天堂”具有美好、自由、快乐、健康等积极含意;“置身于”是自己的心态;“进不了”是自己体会不了;“置身于天堂之外”是自己认识不了现状,结果是“进不了”,强调条件与结果――只有置身于天堂,才能进入天堂。

也可反向立意:置身于天堂之外,就不能进入天堂。

也可正反对照立意:上述二者之间是条件关系,应该着重阐述这一关系。可立意为:懂得知足才能快乐;珍惜;坚守心灵的美好才能进入天堂;拥有自信,置身天堂。

(二)结构紧扣材料,拓展升华。

1.标题紧扣材料关键词,可亮出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标题统帅内容,或揭示文章内容角度,或突出文章主旨,或显示文章观点,所以标题一定要吸引眼球,如“拥有自信,置身天堂”“活在天堂”“天堂在自己心中”“境由心生”等。

2.内容主干要阐释自己的观点,力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定要让阅读者一目了然。这就需要用明显的结构性的标志语、过渡语、线索语来显示层次,这样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天堂不远 陶勤

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间也并非没有天堂,只是缺少安命知足的灵魂、远眺美景的双眼和一颗明晰方向的心。有此三者,沙漠可生绿洲,暗夜可观繁星,尘世便是天堂。

有一个安命知足的灵魂,平息怨愤与贪欲,触摸身边的天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他以素琴相衬;草色入帘,他以金经掩之。身居陋室,却笑无丝竹乱耳;拂袖功名,自足无案牍劳形。刘禹锡潇洒作别欲望难平的沟渠,在陋室中触摸到了高远的天堂。

陶渊明于田园间荷锄,孔明于南阳田垄间放歌,居里夫人的奖牌在女儿手中闪光。他们都以知足代替欲望,用平和填满沟壑,而天堂不远,就在指尖。

有一双眺望美景的双眼,透过平凡与琐碎的表象,看清世间的天堂。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他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拂袖撩过康河的柔波,伸手摘取暗夜的明星,低声歌咏爱慕的莲花。徐志摩走过英伦,走过中华,以虔诚而真挚的目光捕捉每一片风景,淌至笔端,流淌成最美的诗情。他有一双眺望美景的明眸,这缕目光,指引他在人世间阅尽天堂的色彩。

泰戈尔放飞诗的白鸟让新月绽放,冰心仰望群星一探春水。他们以广阔代替狭隘,用细腻探寻取代走马观花,而天堂不远,就在眼前。

有一颗明晰方向的心,生命有无数种选择,所认定的,便是天堂。

春秋的画卷渐渐展开,滚滚烟尘中有几个身影令我向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牛车辘辘,孔子以烛之躯著伟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黄沙滚滚,老子西出阳关,回归生命自然;墨子踏草鞋于乱世奔波;庄子临秋水而曳尾于涂中。他们认定心之所向,便义无反顾奔向前方。天堂不远,就在心间。

特蕾莎修女于战火中传播和平,嵇康于山林间打铁作乐。他们都让心之所向带领自己寻觅生命之意,跨越生命无限,精神最高处,便是天堂。

天堂不远,它就在你眼中,在你心中,在你的灵魂深处。

考场点评

本文采用主体内容并列的形式,强调要感悟“知足安命”的哲理,切合题旨且立意较高。内容从“有一个安命知足的灵魂,平息怨愤与贪欲,触摸身边的天堂”“有一双眺望美景的双眼,透过平凡与琐碎的表象,看清世间的天堂”“有一颗明晰方向的心,生命有无数种选择,所认定的,便是天堂”三个角度展开,点明本文的写作重点和作者的观点,言淡旨深,对生活、人生有真切的感悟。首尾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窦银强)

境由心生 刘逸思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如流往事,涛声依旧,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由此观之,人生的境界,如同一面镜子,一面是人的本心,另一面则是现实的生活。

智者的话中有话,你若孤立自己于天堂之外,那么你将凄苦一生;你若置身于天堂之内,那么你将幸福一世。

我国古代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正因为明白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才深知“已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他不学心碎才子远走他方,也不学强势乡绅粉墨登场,只是以最为高雅的方式去守望那片期盼弥久的园,这一守便是一生。他深深烙下自己的脚印,一个接着一个,即使家徒四壁,即使捉襟见肘,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心有桃花源的行者。

人有了矢志不渝的方向,一切都为之让路。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他的坚定让他爱得坦坦荡荡。旁人看到的,可能是他一生的孤苦寂寞,是林徽因不识才子,但在他眼中,没有比守望这完美女子更好的了。终身未娶的他,耐住了寂寞,抵住了诱惑,稳稳地站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静静地寂静欢喜,这才让高尚的爱情持之以恒。

人有了不可动摇的信念,生命才拥有高洁品质。

你我望向孤独,那是一片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树守望孤独,它只是他最熟悉的朋友。面对孤独,他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所望见的黑色涂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在村上春树眼中,生活不可变,而心态可变;人生的风景不可变,而看风景的心境可变。那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跳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

人有了适应万变的心态,人生才得以平衡。

任世事变化无端,我心自有明月清风。正因为有了平和的心态,弘一法师才发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感慨。内心的境界,决定着人的一生,人生如梦,华年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又将一无所有,剩下的仅是心中的感悟。

在这千姿百态的浮世绘中,在这错综复杂的名利场里,有多少人在无端的狂热中迷失了方向,又有多少人在无谓的竞争中迷失了自我。他们倾其一生,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致力于物质追求,却忘记了窗外的落花蹁跹、流水淙淙,错过了青青河边草、遥遥水上舟。

其实,境界仅仅因为心念而生,与其在踟蹰徘徊中凄冷迷茫,何不在平和寂然中放声歌唱?

考场点评

本文采用内容环环相扣的形式,娓娓道来。文首诠释材料内涵,得出“你若孤立自己于天堂之外,那么你将凄苦一生;你若置身于天堂之内,那么你将幸福一世”的哲理,切合题旨且立意较高。然后使用串联结构,钩前挂后,环环相扣:从“人有了矢志不渝的方向”承前展开,连贯后文;用“人有了不可动摇的信念”统帅下文;然后例证“人有了适应万变的心态”联系材料进一步拓展。这三个角度始终围绕中心展开论证,层层深入,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

(窦银强)

上一篇:一名年轻副镇长的工作笔记流水人家 下一篇:一阵子,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