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1 12:23:21

浅析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甚至有一些教学理念已经严重阻碍到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关于语文教学的改革亟待进行。

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单单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也是为了提升我们教师的自身职业素养。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下面笔者就借此篇文章,根据平时的教育工作经验,谈一下关于当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是应试教育的前身,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消亡于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诞生对半个世纪后的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虽然目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分数的高低还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和各种评价,在教学的潜意识里,老师还是把提高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分数,但是却以牺牲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代价,得不偿失。

分数固然重要,但是重要不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这二者并非是矛盾的,分数的提升不一定要以失去其他能力为代价。在当前的课堂中,我们不能过分地去强调提高分数,而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源,让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是语文,体会到其中的魅力,以提升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有由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数,又可以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发展,两全其美。

二、避免“填鸭式”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一些老师特别敬业和认真,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然后不浪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这种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确实令人敬佩,可是得到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科学研究表明,在小学这一年龄段,“理想听课时间”大概为2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过了这一时间,学习的效率就开始逐渐降低。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在教学当中,我们老师更多的应该是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去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去一刻不停手把手的去教给学生知识。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消化或者是讨论,教学的效果要比从头至尾不停地讲效果要好很多。

三、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最早由孔子所提出来,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如今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单方面的传授,老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还要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今天,启发式教学原则非常有必要,引入当今的课堂之中。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革新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形象都是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不少的同学对于老师都是敬而远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们向老师请教和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假如师生之间存在很深的距离感,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肯定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状况,就要求我们老师去主动的靠近学习,已改传统的教师形象。在平时,我们要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课余的时间多去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找学生们聊天。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觉得老师并非是一个“老古板”,他也有着和我们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以来老师也可以更好的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来说都非常有帮助。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打下牢固的基础,对于日后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综上所述的几个方面,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建议,希望可以为各位同行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其中若有不恰当之处欢迎各位不吝斧正。

上一篇:互动生成的教学设计研究 下一篇:布鲁诺传授女足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