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效果

时间:2022-08-21 11:46:51

健康教育在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颌面间隙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并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感染;颌疾病;治疗结果;病人满意度

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初期表现为脂肪变性,形成蜂窝组织炎,出现脓肿,进而沿血管、神经扩散,引发纵隔炎、菌血症、血栓静脉炎、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应用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药物进行治疗,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必须为其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5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颌面间隙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5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压痛、局部肿胀等,少数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张口受限、波动感等。按入院先后顺序并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2~64岁,平均(38.56±11.2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3岁,平均(38.52±10.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护理方法1.2.1.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嘱咐患者每天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3];给予良好的饮食指导,并告知患者注意饮食对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的作用;(2)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为患者制订科学的膳食方案,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低脂,以及易消化、易吸收的流质食物;(3)嘱患者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以加快毒素的排泄速度[4]。1.2.1.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1)群体健康教育。通过定期组织专题知识讲座,注重交互式体验,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患者讲解颌面间隙感染的相关知识,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2)组织个体指导。采取面对面随访、门诊随访的方式,了解并掌握不同患者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此为根据,制订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饮食方案、运动计划等,最终使患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健康知识的学习[5]。重点加强对以下内容的教育:颌面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等。(3)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嘱咐患者餐前、餐后注意饮水、漱口;对口内切开引流的患者相应增加口腔护理的频次;根据不同患者的感染菌种类,合理选择漱口液[6]。1.2.2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出院时发放参照文献[7]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维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可评价病例数×100%。1.2.3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出院时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1)炎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颌面部功能恢复为治愈;(2)炎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3)治疗前后病情无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可评价病例数×100%。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P=0.016),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P=0.022),见表2。

3讨论

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在对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实施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规范的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若是未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护理干预不当则有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导致全身中毒,甚至引发菌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基于此,为颌面间隙感染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意义重大。对颌面间隙感染的治疗具有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长、治疗区域广泛及并发症复杂等特点,给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9]。在对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给予全方位、综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便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支持,有效控制感染、炎症的扩散,并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能获得躯体、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适[10]。此外,对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并要做好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与正确的观念,最终减少患者的不良行为方式,有效改善患者遵医嘱行为。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临床疗效,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11]。此外,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对患者病情与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以便于及时调整健康教育方案,给予患者更有效的健康指导。本研究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面间隙感染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作者认为,对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鲁芳 闫倩 单位:郑州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下一篇: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