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视角的社会福利概念辨析

时间:2022-08-21 10:24:31

【摘要】不同视角和理念下的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概念。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福利进行了描述和解释。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不同视角下的社...

基于比较视角的社会福利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社会福利是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概念,但一直缺乏公认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视角、不同理念对社会福利进行了描述和解释;而从词义内涵、产生根源、政策目标、服务对象、内容范围、资源结构等方面看,无论是作为学术概念还是社会制度,“社会福利”都应该包含并取代“社会保障”。从长远来看,中国社会福利的战略升级是必然的。未来的社会福利体系应包括基于就业的职业福利、基于公民资格的政府福利、基于收入的商业福利和基于爱心的慈善福利四部分。但从现实来看,这又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 概念辨析

问题的提出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中的核心概念。和许多社会科学术语一样,它一直被广泛使用,但又缺乏公认的定义。国内外对于社会福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在西方社会,社会福利等同于“民主”、“自由”、“平等”等概念,它既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制度。而在中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子项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呈现典型的制度压迫或体制压抑状态,初级简单和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压抑高级、复杂的社会福利制度,既严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又严重妨碍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刘继同,2009)。因此,不论是出于社会研究还是制度建构的需要,都有必要对社会福利进行概念辨析。

不同视角和理念下的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宽泛外延的概念。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福利进行了描述和解释。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不同视角下的社会福利

一般而言,社会福利既可以指社会福利状态,也可以指社会福利制度(尚晓媛,2001)。“作为状态的社会福利”涉及效用(幸福度、满意度、期望实现度)或资源(收入、财富、对商品的掌控)等福利经济学概念。“作为制度的社会福利”是将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制度或政策。也有学者从政治学的“权利”视角,认为社会福利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权利而改善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江治强,2010)。总的来讲,“作为制度的社会福利”是较为普遍的用法。

(二)不同理念下的社会福利

基于理念的差异,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剩余性、制度性和发展性三个层面对社会福利进行解释。“剩余性(补缺性)社会福利观” 强调个人责任和保障性,要依靠家庭和市场作用来提供个人所需的福利。只有当家庭和市场的功能失调而难以满足个人需要时,国家(政府)才会承担社会福利责任;与之相对,“制度性社会福利观”强调集体责任和普遍性,认为国家(政府)有满足社会成员福利需要的义务,主张建立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保证社会成员所需社会福利的供给。制度型社会福利提供的社会福利内容、丰富程度和水平均高于补缺型社会福利。“发展性社会福利观”将社会福利与经济社会发展整合起来,倡导建立一套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福利制度,而不是去解决社会问题,其意义是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比较

在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上,目前争论的焦点是两者的包含问题,即谁的外延更大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是“社会福利”包含“社会保障”。代表人物是尚晓媛。她从理论和国际惯例及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认为把“社会福利”定义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部分是不恰当的(尚晓媛,2001年);也有学者指出从两者的词源意义、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功能等角度来看,社会福利应包含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的子系统,是社会福利的基础和起点(田北海,2008);还有学者从概念内涵、政策目标、内容形式、资金来源等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认为当前我国对于社会保障概念的理解存在泛化倾向,社会福利是比社会保障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董克用、孙博,2011)。

与以上针锋相对的是,有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包含“社会福利”。如无论是从中国的社会福利历史发展路径出发,还是以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与官方文献为依据,社会福利在制度安排的层面上只能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郑功成,2011);有学者从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的角度,列举了大量论据,在肯定“大社会保障”的同时否定了“大社会福利”,认为“社会保障涵盖社会福利”(刘书鹤,2002)。

其实,作为学术概念的“社会福利”,是可以基于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和专业背景进行不同界定的(郑功成,2011)。如果仅从概念本身来考虑,目前“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概念的包含之争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我们所理解的“广义的社会保障”其实就相当于国际上所理解的“社会福利”。但是从长远来看,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制度设计,既不利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容易出现“过度保险化倾向”和“过度救助化倾向”,也妨碍了与国际学术界在社会福利研究方面的对话和交流。

现综合以往学者的研究,对两者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社会福利的词义内涵比社会保障更丰富,社会福利的产生根源比社会保障更复杂,社会福利的政策目标比社会保障更宽泛,社会福利的服务对象比社会保障更广泛,社会福利的内容范围比社会保障更全面,社会福利的资源结构比社会保障更合理。因此,“社会福利”应该包含并取代“社会保障”。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的建构

在讨论广义社会福利时,Titmass将社会福利分为三种类型:社会福利、财政福利和职业福利。借鉴Titmass的分类思路,结合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实际状况,可以建构新的社会福利体系,如图1所示。

(一)职业福利

职业福利是就业关联型的福利。在各福利主体内,政府是职业福利的倡导者和支持者,企业是职业福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个人承担部分缴费责任。在组合上,企业提供的职业保险费用、个人缴纳的费用、加上政府的保险补贴构成了社会保险项目—“五险一金”。此外,企业可结合自身条件,兴办和完善各种企业内部福利,如企业年金、带薪休假、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等。职业福利的发展程度除了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相关外,还与一个国家的福利政策、经济政策等相关。

(二)政府福利

政府福利是基于公民资格的福利。凡具备公民资格的社会成员具有权利享有。政府在应着重承担政策制定和资金支持的责任,在不同项目中又应有所差异。在社会保险项目中,政府应给予一定的保险补贴,以提高社会成员的缴费积极性,并维持社会保险项目的资金平衡;社会救助项目中,应坚持贯彻“选择型和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真正满足生活困难者的需要;福利事业是政府社会福利活动的最主要部分,包括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健康福利等内容。政府应该承担全面责任,既要满足社会成员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要,也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政府福利的发展程度主要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意识形态、福利文化相关。

(三)商业福利

商业福利是基于社会成员一定收入水平的一种福利项目,具有明确的盈利性特征。商业福利的主体是指商业部门,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承担一定社会服务职能的民营企业和民办养老院、孤儿院、康复中心、学校等社会服务组织。前者主要满足社会成员在特殊保险、高层次保险等方面的需要,后者主要满足社会成员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要。商业福利的最大作用是弥补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失灵。反过来,政府应尽可能鼓励商业福利的发展,并在政策制定和日常管理中予以扶持和监督。商业福利的发展程度与居民收入、国家政策和金融发展等相关。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政府对盈利性社会福利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极为有限,而承担一定社会服务职能的民营企业虽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其未来发展仍面临重重困难。商业福利将在社会福利体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四)慈善福利

慈善福利是以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的爱心为基础的福利,包括社会捐助和社会志愿服务两部分。与其他福利类别相比,慈善福利的历史发展最久,效率也较高。但由于慈善福利是基于爱心者的能力和意愿的,因此其稳定性和持续性、规范性往往受到质疑。慈善福利的发展程度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发展的关键是慈善文化的繁荣和慈善行为的规范化。目前,我国的社会捐助仍主要表现为官方行为,以政府兴办和发起的各种慈善捐助活动为主。各类社会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受到一定的剥夺和限制。社会志愿服务主要表现为爱心人士、慈善组织、爱心企业自发的关爱活动,随意性较大,资源较散乱,专业化程度不高。

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福利的战略升级是必然的。在未来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构中,应围绕社会福利来进行。要突破传统的民政福利范畴,提高社会福利的地位,树立“大社会福利”理念,以社会福利统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逐步将制度目标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上升到改善人民生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上来,实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改革和升级。

但从现实来看,社会福利的战略升级又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为,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官方文件、媒体宣传还是学术词语的表述中,使用的都是“社会保障”,而非“社会福利”。同时,社会福利的内容被限定在特定的民政福利范畴,主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这已被社会公众所接受。另外,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均围绕社会保障来进行。因此,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因素,社会福利的战略升级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长期过程,不能急于一时。

参考文献:

1.刘继同.社会福利制度战略升级与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J].东岳论丛,2009(1)

2.尚晓媛.“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3.江志强.社会福利概念、缘起与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方向[J].中国民政,2010(3)

4.彭华民.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J].学术月刊,2011(10)

5.田北海.社会福利概念辨析—兼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J].学术界,2008(2)

6.董克用,孙博.社会保障概念再思考[J].社会保障研究,2011(5)

7.郑功成.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从照顾弱者到普惠全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

8.刘书鹤.论“社会保障”涵盖“社会福利”—与尚晓媛女士商榷[J].经济与管理,2003(8)

上一篇:对城市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水电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