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拉桩的空桁架间作用讨论

时间:2022-08-21 10:12:40

受拉桩的空桁架间作用讨论

本文作者:郭宏磊 单位:江汉大学建筑工程系

目前,对全部基桩都为受压桩的厚承台尚有一定研究,但对不平衡弯矩作用下,存在受拉桩的厚承台却研究不多,为此,本文拟对其作进一步研究,其中梁拱作用机理将是讨论的重点。

1实验概述

1.1实验设计与制作见图1~图3,实验模型Sch为6桩承台,数量1个,比例1∶5,实测材料性质见表1。为保证桩与柱不在承台破坏之前遭到破坏,先预制C60的柱与桩,而后与设计强度为C30的承台整浇。

1.2加荷装置与加荷制度见图4~图5,立模时,承台的6个桩底以尺寸和桩横截面相同的厚钢板作底模,再加工6个可调节高度的螺丝,其一端与该钢板焊接,另一端则与反力架焊接,这样,承台以倒置的方式固定在反力架下,藉此可方便观察整个承台的裂缝开展情况。承台实验,其板面调平是个关键。为此,在板底4角放置了千斤顶,以与前述6个可调节高度的螺丝一起,调节承台面的水平度,同时,也用于承台的吊装与卸载工作。通过稳压伺服加载系统,用100t千斤顶施加水平力。千斤顶前放置传感器,再放置可调节距离的大螺丝,而后嵌固钢垫板与厚橡胶垫。为实测桩反力,在前述6个可调节高度螺丝的每个螺杆轴对称的4个方向上,贴有应变片。实验前,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加载制度,加荷等级5kN~10kN。

1.3破坏过程见图6~图8,Sch的破坏过程如下:1)承台顶部开裂前。承台底部钢筋应力微小,位于水平柱荷同一侧的承台底部纵筋承受压应力,该部位的角桩轴力为拉力;而在位于水平柱荷相异的一侧,其承台底部纵筋承受拉应力,其角桩轴力为压力。2)承台顶部开裂后。120kN时,位于承台顶部柱根部靠近水平施力端的一侧,出现了首条裂缝①,该裂缝一经出现,即在其两头分别沿着承台宽度方向,向着2侧面、4侧面,有着一定的延伸长度,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开裂特征,130kN时,又由裂缝①衍生出裂缝②。这一阶段,承台底部钢筋应力虽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偏小。裂缝的发展仅局限在承台顶部,总体延展有限,宽度也不大,因此,属破坏前的过渡阶段。3)破坏阶段。140kN时,承台顶部原裂缝①处,沿着宽度方向分别生出2条裂缝③,该裂缝一经出现,即迅急延展到2侧面、4侧面,呈对称状发展态势,此时,原有裂缝①~②的宽度急剧增大。加荷至145kN,2侧面、4侧面的裂缝③又发展成为接近承台底部的裂缝④,此时,承台底部钢筋应力陡然变号,与裂缝相交处的钢筋应力增幅激烈,原有的裂缝宽度急剧增大,稳压伺服系统已难以持荷,结构崩溃,属脆性破坏。以上3个阶段,承台底部未出现裂缝,其底部纵筋除破坏的瞬间,有所变化外,其余时段,均变化和缓,数值偏小;同时,位于水平柱荷同一侧的角桩始终承受拉力,相异一侧的角桩则始终承受压力,该2力始终保持线性增长,绝对值近似相等,而边桩轴力却始终基本为0,且以上桩反力的实测值与电算值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吻合性。

2结果与分析

2.1破坏属性如前述,Sch由弯曲开裂开始,裂缝进展迅猛,条数有限,其走向由弯曲受拉边延伸到弯曲受压边,清晰而单一,破坏时,裂缝宽度较大,而弯曲受压边的纵筋未至屈服,整个构件呈弯曲拉断状,类同于少筋浅梁的弯曲破坏。2.2破坏原因图9为文献[1]C系列承台的基本配置与承载力情况,图10是其破坏形态。表2则是Sch与C系列的异同情况分析。从表2可见,Sch与C系列同为有受拉桩的厚承台,两者主要相差在弯曲受拉边的纵筋配置上,Sch因未有纵筋配置,在即使其冲跨比比C系列还要小的情况下,也抑制不了弯曲裂缝的扩展而为弯曲破坏,而见图10的裂缝①,C系列则尽管先有弯曲裂缝的产生与延展,但凭借其充足的纵筋配置,抑制了该裂缝的扩展而最终为冲切破坏。因此,厚承台在既可能发生弯曲破坏,也可能发生冲切破坏的情况下,其最终的破坏形式,取决于弯曲受拉边纵筋配置的是否充足。

2.3有受拉桩的厚承台可以在受弯的同时,存在空间桁架(STM)传力体系

2.3.1对Sch的分析1)实验研究。见图11~图14,承台底部纵筋在承台的长度方向,即受压桩-边桩-受拉桩方向;2个承台的宽度方向,即2种角桩的连线方向,呈现出较好的拉杆性能,而在边桩-边桩的连线方向上,由图8知,则由于边桩轴力始终近似为0,而近似为0力杆。此外,图7、图11~图13显示的与水平柱荷同一侧的承台底部纵筋受压,意味着其所对应的混凝土斜杆应为拉杆;而另一侧的底部纵筋受拉,则意味着其所对应的混凝土斜杆应为压杆,如果这一推论成立,那么,前者的角桩反力就应为拉力,而后者的角桩反力就应为压力,见图8,这一设想与实测桩反力情况完全吻合。因此,Sch的桩顶部位的底部纵筋构成了拉杆体系。2)有限元研究。图15~图19为用国际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所作的线弹性有限元分析,由前述的破坏过程知,Sch破坏前的塑性应力重分布极其有限,因此虽为线弹性分析,但也普适于Sch弯曲破坏前的任一阶段的受力状况。因此,在C系列的弯曲阶段,也有形如图24所示的STM传力体系。

2.4厚承台受力梁拱作用可以并存

2.4.1有受拉桩的厚承台梁拱作用可并存从结构受力机理角度,实际上,前述Sch与C系列的弯曲受力性能代表着梁作用,而与其同时存在的STM传力体系则代表着拱作用,这就意味着有受拉桩的厚承台可以梁拱作用并存。对此,有如下进一步的2点分析:第一,见图25所示,在水平柱荷附近,平截面假定不成立,但距离该受荷点越远,应变曲线就越接近于直线,平截面假定就渐趋成立。平截面假定的不成立代表着拱作用的成立,而平截面假定的成立则代表着梁作用的成立,所以,图25实际上表明梁拱作用可以分散于同一构件的不同区域中而同时存在。第二,图18与图22显示,在同一个主拉应力数值下,应力等值面所涵盖的区域,尚有较多非拉杆作用的区域,而主拉应力等值面代表着受拉作用较为强烈的区域,因此,在该部分区域肯定不是拉杆作用区域的情况下,它就应为梁作用区域。对比Sch与C系列破坏形态图中的弯曲破坏部分,以及第一点分析所显示出的梁作用区域,可以发现这3处梁作用区域是吻合的,由此也证明本点分析的正确性。

2.4.2梁拱作用并存在厚承台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如下2点意见:第一,文献[2―10]中的承台都是竖向柱压下的弯-冲破坏的厚承台,此时,它们的基桩都为受压桩,由文献[2―10]可见:一方面,在其弯曲阶段,也存在STM传力体系;另一方面,在其冲切阶段,在有放射状冲切裂缝产生的同时,也有原弯曲裂缝的进一步延伸发展及缝宽的扩大。这些,都给梁拱作用的普适性,提供了直接证据。第二,承台是由两向深梁耦合而成,因此承台与深梁应有相似的特性,而梁拱作用并存在深梁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由此推知,该特性也应被厚承台所具有。

3结论

(1)有受拉桩厚承台的顶部需配置足量纵筋,否则,将发生少筋浅梁的弯曲破坏。(2)有受拉桩的厚承台既可以发生弯曲破坏,也可以发生冲切破坏。(3)在弯曲与冲切两种破坏都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厚承台的最终破坏形式取决于弯曲受拉边纵筋配筋量的充足程度:弯曲受拉边纵筋配筋量不足将发生的是弯曲破坏,弯曲受拉边纵筋配筋量充足将发生的是冲切破坏。(4)有受拉桩的厚承台可以在受弯的同时,存在空间桁架(STM)传力体系。(5)有受拉桩的厚承台梁拱作用可以并存,并且该机理在厚承台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上一篇:改善国内高速公路监理体制的建议 下一篇:弹簧支撑枕式结构计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