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琵琶的发展及应用

时间:2022-08-21 09:24:14

简谈琵琶的发展及应用

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十面埋伏》《霸王甲》乐曲的演奏,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夕阳箫鼓》的优美旋律使人置身于水波荡漾、江山如画的浔阳江上;《赶花会》轻快的音乐形象,使西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呼之欲出……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其实从汉代起琵琶仅是一种演奏方法的名称,当时所谓:“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凡是这样演奏的乐器均称琵琶。所以称琵琶的乐器种类繁多极不统一。到了唐代,西域传入了曲项琵琶,琵琶发展很快,相当普及,产生了不少独奏曲和演奏家,盛行于当时的唐大曲,琵琶处于领奏地位,在多种类别的琵琶中,四弦曲项琵琶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并且出现了横抱改成竖抱,废拨用手演奏的两项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为琵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成为中国琵琶发展史上的第一高峰。

随着五弦琵琶和其他种类的琵琶逐渐淘汰,四弦曲项琵琶的构造与造型不断改进,原来脖子细、肚子大改变成肚子窄,颈部加宽,音位从四个增加到十六个(四项十二品),共鸣箱中加进了音柱,演奏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了右手以弹挑、轮指为基础的一二十种指法,左手有推、拉、吟、揉等近十种指法。这些改进大大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幅度,使它逐步形成两大类风格不同的乐曲――以左手指法为主的诙谐曲,以右手指法为主的武曲。到了清代后期(十九世纪),流传下了历代演奏家精心加工创作的传统经典乐曲――十大名曲(十面埋伏、霸王甲、塞上曲等)这是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它标志着中国琵琶发展到了又一个高峰。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长期封闭的状态被打破,新文化运动的掀起,西方文化的输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影响,音乐领域也是如此。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融合了中西的创作技法,他的三首琵琶曲从曲式结构、旋律发展手法以及琵琶指法的新颖组合等方面推陈出新,有别于传统,作品具有时代感,他所用的琵琶已将十二品改为十三品。

二十世纪中叶政府提倡民族音乐,琵琶发展的步伐加快了,现将有重要影响的新创作新改革排列如下:

1956年――四相十三品改成六相十八品,完成了琵琶的十二平均律。

1957年――北京出现用大提琴钢弦代替琵琶丝弦。

1958年――上海首次出现在琵琶上演奏和弦和复调。

1959年――上海首次出现用尼龙钢丝弦代替丝弦。

1960年――上海首次出现琵琶曲中运用快速演奏。

1960年――上海首次出现假指甲。

1960年――上海首次将琵琶的牛角覆手换成竹覆手。

1962年――北京首次用奏鸣曲式写成琵琶曲。

1971年――上海试制尼龙钢绳弦成功。

1974年――北京出现第一首琵琶协奏曲。

与此同时琵琶的制作也相应有很大改革:1.共鸣箱扩大。2.八字档位置移动。3.面板薄厚的处理。到了二十世纪末琵琶的音色、音量有很大的突破,琵琶演奏技术也有很大的改革和发展。

一、右手演奏姿势的改变

过去用真指甲时,右手的传统演奏姿势要求手腕呈直角或近似直角,其目的是要让大指挑弦时触弦位置在指尖上,但这样的弯曲姿势破坏了手型的自然状态。使用假指甲时,为了解决手腕的弯曲,演奏者将大指的假指甲指尖偏向左面作成斜菱状,用这种形状的假指甲演奏时,手腕不必弯曲就能很方便利用假指甲左边的指尖挑到弦发音效果很好,而手腕不必弯曲恢复了自然状态,大大增强了灵活程度和反应能力。

二、右手用力的改变

用传统丝质弦时,因丝质材料反应慢、音量小,所以演奏时要用很大的力度才能发出一定的音量,而用了铜质尼龙弦后,音量成倍增加,因此演奏者省了很多力。从手感上讲,就更加放松、自然、灵活,这一改变为右手的速度、力度、指法的变化创造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三、轮指的演变

轮指有上出轮和下出轮两种,上出轮是从食、中、名、小、大指依次出弦,下出轮是从小、名、中、食、大指依次出弦,两者的轮法正好相反。进入二十世纪,下出轮逐渐见少,上出轮渐渐占了统治地位。下出轮淘汰的原因:1.下出轮的力度变化比上出轮小。2.下出轮和其他指法的连接、组合没有上出轮方便灵活。

四、左手按弦姿势的改进

传统的左手按弦姿势是手指前关节基本保持平直,这种姿势演奏快速比较困难。二十世纪初有些演奏家开始将平直的姿势改成弯曲姿势(特殊情况除外)和弹钢琴的触弦姿势相同。这一改变大大提高了按指的灵活性,为演奏快速和各种左手指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传统把位的新发展

十九世纪末把位已经发展到了四个部分――相位、第一把位、第二把位、第三把位。到了二十世纪出现了大量新作品,这些作品音程跳动大,音域宽广,并出现转调和双音,传统把位显然无法适应了,因此把位从传统的四部分发展到了任何一个音位(相位、品位)都能建立把位,把位技术大大地发展了。

六、传统指法的新组合

如《春雨》中,用中、食、大指在不同弦上奏攀三连音,这是借鉴了“吉它”的演奏方法。还如用一个轮指奏五个不同的音,效果光滑、流畅,近似古筝刮奏的效果。摇指是传统指法,但传统的摇指只用大指演奏,而且用的地方也不多,但在二十世纪作品中的摇指发展到食、中指,甚至有用名、小指进行摇指,而且出现大篇幅旋律用摇指演奏的现象,因此摇指在点的均匀度、力度的变化,频率的快慢等方面都不是传统的摇指所比拟的。

七、新指法的出现

由于人工泛音的出现,使泛音的范围从传统的自然泛音扩展到任何一个音位都能奏出泛音。用大指按弦的新指法。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琵琶的发展是巨大的,它的表现能力扩展了,它具备了既能表现传统古朴韵味又能表现现代乐曲的丰富音响的性能。这个时期所创作的新作品大多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因此很清楚地标志了这个时期的琵琶音乐艺术和这个时期的文化已经结合起来了,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特点,成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说明琵琶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上一篇:浅谈《贵妃醉酒》的表演体会 下一篇: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演唱的把握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