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听课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21 08:49:37

一个即将踏上语文教学之路的新老师,对语文教学既充满期待又带有疑惑,期待是可以用自己的所学传播语文文化知识,感染学生,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语文文学素养的人,而疑惑为语文之大,该从何处入手?教者,当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如何授、如何解,都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仍是一个等待解疑的学生,而那些有道长者则是我们的老师,因此,听课,则是一种学习长者技巧、解答心中疑问的途径,有听、有问,才有解。下面是笔者在一学校高中二年级语文课上几次听课后的一些体会,通过观察和总结,笔者了解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体会到了听课的重要性。那么听课要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听教法。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懂得如何规划一节课的45分钟,懂得如何让它与自己的教学内容节奏相合。听课者,第一步便是要了解教者如何开始,如何导入,如何进行一堂课的完整教学。如笔者在这几次听课中的体会,这位老师针对古文中不同性质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以文言知识积累为主的文章《留侯论》,这位老师先是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文章大意,然后带领学生逐段熟悉文本,主要以理解文本和分析重要实词、虚词用法为主,遇到同类知识点的知识则采用向学生提问和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课文结束时教师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体现的艺术手法进行相应点拨,这种教学方式侧重加强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为学生学习其他古文打下基础。而对于必修课文《项羽之死》的教学则采用了另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听这节课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以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先有学生之问,再有教师之问,他们都抛出自己的问题,由教师学生共同讨论解答,如学生向老师发问的问题主要有文中不理解字词的含义、项羽不肯过乌江的原因、对项羽的评价等,而老师的提问则是在对课文内容已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更深一层次的发问,如老师的问题有项羽是否厉害,教师指导从项羽指挥部署得力、个人武功了得、英气盖世等方面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第二个问题是问学生对项王是否喜欢,项羽在临死前独自唱了一首悲歌表达对心爱女子虞姬和常随骏马骓的不舍,可以体现出他侠骨柔情、重情重义的一面,这也是引起后来人们对他喜爱的一个原因,但正因如此,对他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性格缺点才更加痛恨和惋惜。这种根据所教授内容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法,使学生对相应的语文知识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掌握。

听语言。一节好的语文课,会让听的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或如潺潺的溪水叮咚作响,时时不乏精彩的享受;还可能像疑案追击,扣人心弦,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者的语言呈现。听课的人要体会教者如何用他具有个人特色的语言抓住学生的耳朵,使这一节课不至于枯燥乏味,既得到了知识的教益,也感受到了语文语言之美。如笔者听课的这位老师是一位男教师,他的语言具有严谨与趣味性相融合的特点,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教者语言的严谨之风,也得到了对语文语言趣味的轻松享受。

听互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如何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一堂课的成功非常重要。听课者要学会观察教者如何处理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冷漠对待学生的反映,还是积极响应?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凌驾于课堂之上,还是走进课堂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如笔者听课的这位老师就非常注意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他的问题意识很强,还使班上的学生形成了一种“问题习惯”,即“逼迫”学生提问发问才继续教学,慢慢地学生有了提问的勇气和胆量,都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老师也进行积极的解答,使课堂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考氛围。

听迁移。好的教者往往具有洞察社会生活的敏锐眼睛,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语文现象能够及时捕捉并反映到课堂上来,使语文贴近生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在听课中的经历,这位老师在讲到书名号的用法时说到一个知识点,即作品才用书名号,栏目不用书名号,他随即举出许多电视栏目误用书名号的情况,如“幸运52”、“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作为栏目称呼时只能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这是课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迁移。学科之间也能发生迁移的现象,如这位老师谈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体会,他观察到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现象,即中国人喜欢用汉语思维去教授与学习英语,使英语学习不够纯正,而联系到语文,学习古代文章作品时喜欢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思考,致使理解上发生许多错误,他总结到学习古人的文章时应当熟悉古人的思维习惯和古人的用语方式,不能仅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用意。学科内部更需要迁移,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要注意到它在不同场合的运用,要做到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这些是教者在课堂中运用迁移教学的实例,听课者当认真体会教者对此种方法的成熟运用,对自己以后的教学给予激励。

听课的内容可能还有很多,新教师应该认真揣摩和体会。一个准备步入教师职业的人应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向长者学习、给自己启发的很好途径,我们应当积极利用,使自己成长。

(江晓霞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41000)

上一篇:提升学校文化力 增强育人正能量 下一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