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济管理的统计工作

时间:2022-08-21 06:20:58

医院经济管理的统计工作

一、医院经济管理中统计工作的特征

1.统计工作能力化。统计工作能力化是指统计工作者及统计部门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统计基础、基本技能以及智慧等要素组成。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等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能力。所有统计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必备的统计基础知识,熟知统计制度,提高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统计工作者,必须搞清各项数据的来龙去脉、数据的增减变动原因和相关指标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2.统计工作创新化。统计工作必须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探索工作新方法、新思路,适应医院发展变化,推动统计工作改革创新。

3.统计工作信息化。医院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医院的统计信息交流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统计信息时效性,增加统计信息利用率,还可以加强与医院管理者和临床一线之间的交流,拓宽统计工作范围。

二、统计工作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统计已成为医院管理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它能为医院管理者了解情况、作出决策、指导工作、制定和检查计划等提供统计依据。因此,做好医院统计工作,对新形势下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很重要。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工具,是管理者及时把握医院动态发展的有利武器。

1.统计工作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可靠数字依据。统计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为医院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使决策者能及时知晓医院的各项经济指标、发展动态。使医院步入质量效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医院领导作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如通过科室床位周转率指标,能全面了解医院床位使用情况和空闲情况;通过收入指标,可以了解各科室病床创收能力等。

2.统计工作为医院细化管理、良性发展提供依据。在统计工作中,合理的病床使用率、合理的床位周转次数和平均住院日这三个统计指标代表着医院有比较理想的工作效率,而过高的床位使用率与床位周转次数偏低意味着科室收治病种结构的不合理。所以统计工作不仅能使医院的收入结构更加合理,还能提高含金量。

3.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对科室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分析,确定当月各项目标成本,制定各项费用标准下达到科室,包括各项材料费等,再根据当月实际收入情况,控制科室成本支出。

4.运用统计技术,对医院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医院各科室统计信息,如医疗收入和大型耗材情况、设备使用率等,可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医院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三、统计工作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统计信息工作是现代化医院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环节,而在现代的医院管理中,仍存在着很多统计信息工作管理的问题。

1.医院系统软件应为统计工作提供所需数据。统计工作中,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所需数据,进行统计指标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这就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多开发可利用软件,为统计人员提供所需原始数据,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2.统计数据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统计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统计工作,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是提炼价值信息的依据。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对统计数据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统计人员要精通统计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业务分析能力,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3.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作为现代医院的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措施,使统计工作走向健康有序的轨道,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统计和监督的功能,使经营管理决策有据可依。

4.进行统计人员培训。做好医院信息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信息统计工作的水平,对于统计水平层次不齐的各级工作人员来说,其学习的方式方法值得探讨。学习先进的统计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激发统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同行间相互交流,提高统计人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统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统计工作发展的保证。总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形势下医院要强化经济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功能,有效开发和利用统计信息,使其在医院经营管理行为中发挥较好的引导作用,以此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朝着科学的轨道发展。

作者:巩建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

上一篇:资金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绿色通道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