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时间:2022-08-06 11:07:00

公共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公共管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结构特点

第一,公共管理是一种在广大群众参与的前提下的活动,因此有很强的公共性。公共性能够指引着公共管理走向民主,也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价值观,在公共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公共管理在和谐社会创建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行政机关的公共权利。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些问题,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利容易被混淆,公共领域跟私人领域的问题也不容易被分清,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此首先要分清个人跟公共领域的一些本质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在特殊的时期内,公共管理对于和谐社会的制约体现的很明显。公共管理本身就带有公共性,能够对行政管理起到规范的作用,在行政管理中,比如公共事务的处理,这些方面很容易因为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意志而导致行政管理的偏颇,让公共权利受到了私人权利的影响,公共管理也是在这个情况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大程度的避免行政管理中私人成分的参与。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政管理机制,能够促进民众跟行政机关之间的交流,民众也会因此而能够信任行政机关,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政基础,无政府主义以及专制主义的相关问题也会被克服。公共性的存在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公共管理是一种能够集思广益的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民主协商。和谐社会需要跟多的民主,当今社会,民主也被社会广泛的关注,也是政治发展的最终方向,各国在政治的发展中也十分注重民主的实现。民主协商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倡导一种公平的决策,公民能够充分参与,并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民主协商是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前提,也是能够实现民主治理的关键环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占据了中心地位,能够很好的解决民众之间的一些矛盾。基于民主协商能够让民众参与的行政管理中,能够促进行政机关跟民众之间的交流,在相互的沟通中就能够实现利益的平衡。不过民主协商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还是其中的某些因素占据了主导:

首先对于多元化、多层次管理模式的追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是占据中心地位的,能够满足社会各方利益,能够反映社会各方思想的一些机制是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不过这种建设是基于协商的前提,在协商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时候,这无疑成为了一种专制,就会造成利益的倾斜,可能社会上的某一层次就会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反必有损失的群体,这样来说就是对和谐社会最大的打击。在进行社会利益的平衡过程中,应该在保证均衡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就需要公民在决策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多个方面的沟通才能够实现利益的均衡。民主协商最重要的还是给公民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在公共决策之中体现,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也能够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诉求。这种协商性是保证各方利益均衡,并朝着共赢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重要的特点。这主要是体现在了社会上的多元,以往的行政管理只能是行政机关的工作,公共管理融合了社会上的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都有可能发挥行政主体的作用,这样来说也十分的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在这种多元化方向主导作用下,克服了单一化的决策机制,能够让行政机关积极的跟下层接近,能够充分的考虑到社会公众的需求,对于行政机关的改革也是一种巨大的促进。再次,以往的代议制虽然科学,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公共管理产生以后,这种尴尬就会被消除,公共权利也很好的被社会公众所掌握。

二、公共管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与意义

在我国的发展中,逐渐的认识到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公共管理也不断的发展,在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参照物之一。公共管理方面的建设要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才能加快我们的和谐社会进程,也能够让公共管理在发展中适应我国的情况,公共管理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谐社会一直倡导社会权利的多元化,而公共管理恰好满足了这一点。多元共生的原则是在公共管理中能够体现,主要是一种社会之间的相互包容、社会管理的开放性发展以及价值取向的多维性考虑,这样能够体现在和谐社会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价值观,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和谐。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自然态势,从和谐的本意来看,就是一种协商合作以及平等融洽的思想,在公共管理的多元化主导下,能够实现一种和而不同,同而不合的社会价值观,真正的实现一种协调合作。这样来说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和谐价值观。

第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一种权力向权利的过度。以往的权力掌握在行政机关的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行政机关的权力,公民的权利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影响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从另一个角度说,行政机关的权力往往能够影响到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利益的追求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行政权力能够干预社会利益,对于个人利益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公民的权利就不能有一个好的保证,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美国著名的法学家德沃金在进行这方面的论述时,直接对公民的权利保证做出了呼吁,喊出了‘认真对待权利’”的口号。从一般的认知中能够知道,只要对人的权利进行有效的维护,才能够实现法治社会的建立,这也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所谓的人权就指的这个方向。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人权的维护,要对人们的正当利益进行充分的保护,而权力所要进行干预的也是对公民权利的维护,而不能够本末倒置,反而拿权力来威胁权利。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该要对行政权力实现规范,但是也不能够完全的消除行政权力,要把行政权力用到保护公民的权利上来。随着公共管理的不断创新改革,国家的权力也就渐渐的走到社会中去,能够被公民使用,并且能够维护公民的权利,公民的相关权利也会被重视起来。公民在进行相关的公共决策的时候,就能够跟行政机关行政一种对等的地位,能够平等的沟通,而不是你上我下的状态,公民对自身的权利也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并加强了社会责任,公民责任意识加强之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事半功倍。最重要的是公共管理能够广泛的反映公民的需求,这种权力变成权利的过程,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是以公共管理为基本前提的。

三、和谐社会中公告管理基础建设要加大重视度

公共管理过程中怎么能够保证设施完善、具有严格的监督法律作为指导,怎样保证机制运转健全,怎么将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合作提升上去,同时能够保证在这样的状态下双方都是保持共同发展的意识,以及能够不断的将适应能力提升上去,对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和公民之间的职能需要怎样的进行提升,保证效率能够不断地提升。想要做到这上面所需这些点,确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完整顺利,可以通过下面几点进行完善:

第一:行政机关所具有的转变行政职能要严格的实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需要行政工具很好的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公共管理基础。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以及基础就是行政职能配置的科学性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性,同时能够保证因地制宜的使用行政治理工具。行政机关在面对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不单单需要处理的是社会整合有效性,但同时所需要达到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样的情况下所需要的面对的是社会不断地改变以及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协调的首要任务。在一定方面上说,行政机关是构架和谐社会的主要的实施者,行政机关行政职能以及相应的治理工具都是和谐社会构架过程中的最大的因素。和谐社会构架是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改变所构建的。原本的传统形式下制约模式或者使用方式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都需要改变的,需要将行政机关职能转变为治理工具,需要将原本传统思想上的观念以及行为都有着改变,打破以往万能误区。需要将机关所具备的责任行政转化为服务行政以及开放式的行政管理,将行权行政改变为责任行政管理,传统形式的行政机关所实施的全方面的管理方式也是需要改变的。公共管理的发展是离不开的行政机关部门的,需要整个部门之间与公民参加合作意识,是的社会更加公正、社会融入民主法治等相关理念,对于人们行为能够有所约束。这样就需要行政机关与公民等社会主体之间沟通要加强、合作交流也要增加,通过共同参与方式,使用的协商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得和谐社会构建深度得到提升。

第二:公民社会形势要扩大,公民能够参与到公共事务以及政治生活的范围需要不断地扩大,这样的情况下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以及自觉性都会有所增加。公民自愿合作以及行政自觉性是公共管理实施的基础点。要是没有的公民参与,那么就不能组建起完善的公民社会,那样就不能具有公共管理方式。这样的情况就很好说明,公共管理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或者是行政机关为基础的,而是以公民或者是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说公民社会发展是离不开,民众的参与的。在很早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这样说过,人政治能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就人的本质来说,政治因素影响着每一个人。公共管理过程中公民实施政治权利是他们的职能,也就是说这点需要通过人为基本点所进行的,同时这点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最近点。所以说,社会全体成员是整体社会构建的主体,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在其中,社会成员需要表现出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为宏伟的事业做准备。同时人们参与政治热情也是会随着公民权利观念以及政治参与意识增加很变强,人们会通过政治方式将自己所需要的表达的愿望以及意图展示出来。

第三:公民诉求以及社会问题解决相关途径需要建立有效机制。所以说,第一步就是要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但是要明确稳定不同于和谐,社会稳定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控制方式所取得,但是需要保证的是社会和谐需要通过社会内外不同因素所融合发展的。单纯的外部压力不能稳定与内在的和谐,社会和谐已经高于社会稳定的状况以及结构姿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是公民诉求途径以及社会问题形态解决的有效机制。要是对于不同形态下的不同群众所面对问题解决没有有效机制的情况下,那么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冲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严重的情况下对于社会都会出现动荡的情况。社会不稳定对于国家利益有着直接的损害,同时对于各个阶层所具备的利益以及愿望也有着一定的差别,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得民众有一个可以能够诉求的途径以及管道,对于不同层次的居民或者是不同的群体能够保证其愿望上下传达,部门和民众之间能够很好的沟通。对于公民诉求途径以及社会问题解决的机制建立应当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作为基础实施点,这样才能保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完善组建,通过对于上述问题的完善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目标。

作者:叶文燕单位: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篇:公共管理下的档案管理方法 下一篇:公共管理下的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