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A而又为何写B”类题解题技巧

时间:2022-08-21 03:48:19

“文章写A而又为何写B”类题解题技巧

【摘要】 从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来看,比较注重对选材与中心的关系的考查。本文结合高考实例对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作一探究,旨在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 高考 现代文阅读 选材 中心 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42-01

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考查到选材与中心的关系。这类题型简称之为:文章写A(中心)而又为何写B(选材)。下面结合实例对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作一探究解说。

1 提问形式

从高考试题来看,这种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不外乎以下几种:

(1)本文写A,作者为什么又用较多笔墨(或篇幅)写B?例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现代文阅读《木车的激情》第17题: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2)作者写A为什么要联系B来写?例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现代文阅读《秋光里的黄金树》第16题: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3)文章主要写A,却又从B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或文章主要写A,为什么要从B写起)例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现代文阅读《我爱水》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4)作者为什么要写(或详写,或着意写)B?例如2009年高考湖北卷现代文阅读《书房的窗子》第19题: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2 解题技巧

2.1 解题思路

这类题型考查的是选材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即选材对中心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这里所说的“中心”,既可以指全文的中心,也可以指某一段落层次的中心。答题时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要点:一是选材在结构上与中心有什么关系,二是选材在内容上对中心的表现有什么作用。也就是说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选材与中心的关系。

具体答题操作流程是:

(1)确定选材在整篇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即处于文首、文中、文末哪个位置。弄清楚这一点,有利于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2)理清选材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全文或某一段落层次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即选材是针对全篇的还是针对某一段落层次的。此外,还要注意选材内容与全文内容是相关、相近,还是相对的。弄清楚这些方面,便于把握选材在内容上所起到的作用。

(3)分析概括选材所写内容对全文或某一段落层次的中心所起的作用,从选材内容、主旨情感、结构氛围、读者感受等多方面入手。注意恰当运用答题术语,做到点面结合,全面准确。

2.2 术语储备

(1)选材处于文首时可能具有的作用: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衬托;勾勒环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奠定基调;欲扬先抑;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等。

(2)选材处于文中时可能具有的作用:承上启下;由……转而(过渡到)写……;总领后文;引出下文;为下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与上文或下文形成对比;照应上文或下文;衬托、烘托、渲染;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等。

(3)选材处于文末时可能具有的作用:呼应(照应)标题、开头、上文;总结上文;点明(突出)主旨;深化主题;升华(强化)情感;首尾圆润,浑然一体;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

(4)其他答题术语:详写可以把主旨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充分、更全面;与前文或后文形成照应、铺垫、伏笔、衬托、对比;表现、证明、突出、强调主旨;烘托、渲染;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层层深入,逐层递进等等。

2.3 答题示例

【2007年高考广东卷现代文阅读《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解析】统观全文,文章共有九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是描写雪的,处于文章开头位置。从句子“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中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写出了雪的不同特点,即美丽与丑陋。文章的题目是“泥泞”,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进一步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句子“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中可以看出,正是雪的消融才带来了泥泞。而文章的后六个自然段主要表达作者对浑然天成的泥泞的热爱之情和热爱泥泞的原因。从内容上看,选材内容与全文内容是相关联的,再结合句段在文首的作用,也就明白了开头为什么先用大量笔墨写雪了。答题时要注意选材本身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然后再从结构和内容上把握其对中心的作用。

【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

上一篇:深化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