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的双眸更明亮——中考“文学作品标题”解题技巧

时间:2022-06-14 03:44:36

让文章的双眸更明亮——中考“文学作品标题”解题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了解作家作品的一扇窗口。可以说,标题直接或间接呈现出文章的主旨、内容与作家风格。精彩俏皮的标题往往能巧设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灵活串联全文,成为全文线索;揭示作品主旨,统领文章内容。正因为如此,对文学作品标题的考查,往往成为中考语文命题一个常项。其题型大致如下:

一、标题词语的指代

【原题回放】

春光美

周海亮

……

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毫无防备的老人。

“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我看不见了……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你看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可这朵花因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残缺和大自然给予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就像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种子……这与卑小无关……更与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2012年重庆卷)

【题目】

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标题词语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春光美》叙述一位老人和一个小盲女间的故事,老人循循善诱、用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小盲女走出心理的阴影,变得开朗乐观。纵观全文,“春光美”还指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和小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

【备考指导】

指代题,着重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就是先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有关的与无关的,主要的与次要的,关键的与非关键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再提取出所需要的或适合要求的信息。要答好指代题。方法有三:1.摘录。简单的指代题,所需答案直接出现在指代的上句、下句,或紧邻的前后文中,只要抓住关键词语,把相关词语或句子摘取出来即可,有时可稍加整理。2.截取。有些指代内容在上下文中直接摘取,而有些则需要有所取舍,将不需要的信息删去。3.概括。指代涉及范围比较宽广,无论摘录或截取,答案不简洁,就需要对有关信息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二、标题的含义

【原题回放】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又咧咧地骂。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这冬天就无法过了。”

……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老师,够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2012年福州卷)

【题目】

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考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取暖,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学生动手烧炭,解决了孙老师的担忧。《点燃一个冬天》是个比喻性的标题,两层含义是: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备考指导】

标题是比喻句,文章往往围绕比喻义行文。阅读时,就应该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才可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END]

上一篇:多侧面剖析教学过程是化学教学研究的突破口 下一篇:“分类讨论”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