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食材 冬补别过头

时间:2022-08-21 02:24:31

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不少人喜欢在冬天进补,可储存身体能量。但上了年纪,不少人都有慢性病缠身,斟酌蛋白质摄取量,才不会加重身体负担

进补,应该是补不足之处。现代多数人饮食已不虞匮乏,没破洞就不需要补;就算有破洞,也要补对位置、补得合宜,不能补过头。

要如何补得恰如其分?以贫血者为例,若为缺铁性贫血,食材选择上,可以红肉进补,鸡肉效果相对较差;若因叶酸缺乏,就要多吃蔬菜。冬天,蔬菜产量、品质都比夏天来得好,价格也便宜,可趁机多“补”纤维质。

国人习惯以肉类进补,很容易吃过量。站在营养学观点,每10公斤体重,一天建议吃50克肉,以煮熟的肉为例,三指宽、一指厚约是50克。

另外,不少人冬天喜欢吃暖呼呼的麻油鸡,建议手脚冰冷的人想进补,又不想吃得太油腻,仍可使用麻油及酒,但可改采豆制品或蔬菜,冻豆腐、百叶豆腐较耐炖,菇蕈及根茎类蔬菜也不错。

适度用辣,也可加强血液循环,但消化性溃疡、痔疮患者例外,以免病情加重。另外,跟儿童、年轻人不同,上了年纪,不少人慢性病缠身,除了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尿酸高、乙肝带原者,以及脂肪肝、肝硬化,也要慎补。

不只是脂肪,酒精代谢物也会影响尿酸排出。不少痛风患者以为,以酒代水炖补,只要点火、久炖,就可让酒精挥发、燃烧殆尽,但实际上,酒精浓度一旦不足,火就烧不起来。有研究发现,即使点火燃烧,汤汁里残留酒精浓度仍有75%。以酒精浓度19%计算,只降到14%;若是炖煮,视时间长短,仍有50%~5%不等的残留量,痛风患者不宜食用。

此外,肾脏病患者进补,除了要限制蛋白质摄取量,慎选食材外,还要注意中药材里的钾离子,避免饮用汤汁,才不会愈补愈糟。

中医学里冬季属水,对应到五脏就是肾,冬宜养肾;年过四十,也要补肾。不同于西医的肾脏,中医除认为肾主生殖外,肾还主骨、生髓,通于脑,与膀胱互为表里。银发族进补,可着重养肾,多吃一点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乌骨鸡等,或何首乌等黑色中药材。若想以形补形,可考虑以尾冬骨补骨头;腰子、龙眼肉也能补肾。

生活作息上,冬季宜晚睡晚起。不只如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补内脏,来春皮肤功能、代谢会比较好,入夏后也比较不容易中暑。因此,冬天可以适度食用人参、十全大补、六味地黄丸、四物、灵芝及冬虫夏草等,但需视个人体质调整,不能乱补一通。

中医还认为,味咸入肾,猪肉性温、味咸,肉类选择上,冬天不妨多吃猪肉;服用补阴的六味地黄丸,可以水里搀入微量盐,加强吸收。

气血两虚的老人家,可食用十全大补汤。所谓十全,即四君子、四物,加上黄耆、肉桂,四物能补血,四君子可用于补气。

坊间相信,吃中药补品,忌吃萝卜,以免“破气”。其实人参是不宜与萝卜同时食用,但不是每一味药都怕萝卜。

而大白菜,虚寒体质者不宜食用外,热性体质者食用反而不易上火、牙龈肿痛;怕进补后上火,可以吃一些葡萄柚。

上一篇:五十分的婚姻一百分的快乐 下一篇:冬季做菜与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