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每天倾听花开的声音

时间:2022-08-21 01:26:51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学校教育的当下,教育已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开始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因此教师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独立、赏识、等待,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成长环境,并适当加以引导。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给学生一个独立的空间

适当地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独立的空间,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歌德曾经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既有独立意识,又有茫然不知所措的幼稚。要想让学生学会主宰自己,教师首先就要注重引导孩子思想“独立”。当孩子遇到困惑问题时,教师不必直接告诉他要怎样做,而是可以间接地引导孩子从内心去体验,让他自己去做出选择,引导孩子思想的“独立”。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法宝。我认为应引导孩子学习“独立”。首先,独立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其次,要引导孩子学会上好课;第三,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科学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第四,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做好作业和改正错题;第五,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进行总结。

二、带上“赞美眼镜”,学会赏识每一名学生

良好班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班级成员关系融洽,都愿意公开地赞美每一个人,能对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心存感激,具有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赞美他,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他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通过赞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三、教育要放慢脚步,学会等待孩子的成长

教育要放慢脚步,这就是说:教育者——父母、教师不要以孩子将来才能达到的能力水平来要求此时的孩子,教育者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强加在还没有成熟的孩子身上。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并非一天形成的,而我们的教师恨不得要求孩子在一天之内将所有的缺点都克服,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我们说:“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改掉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四、教师要转换角色,学会与学生一起成长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我们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的人,而是教学生去发现知识、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体会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在一次学校举行的庆祝元旦的文艺晚会上,一个很娇小的女孩子一拐一拐地微笑着踱出来了,面向观众鞠了个躬。观众中不知是谁说了句:“鼓掌!”立即掌声如潮。许是受宠若惊,女孩胆怯地侧头向舞台右侧望去。旁边站着的是她的好朋友,她们用眼神和手势向她打气,叫她别紧张。女孩的小嘴又轻轻一抿,左手轻掠一下额前的短发,继而自信娴雅地斜立于舞台中央。《感恩的心》的前奏响起来,女孩右手握起麦克风,开始唱歌。说句老实话,她唱得实在不怎么动听,唱到转折的高音部分时甚至变了调儿。但台下依旧很静,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发出嘘声。台上的歌者依旧满怀激情地唱着,用歌声抒发着她少女的情怀与梦想。我看着台上那张有点苍白的小脸,看着那略斜的身躯,想着这位学生为改变自身命运默默而坚忍的努力,我的心底不禁涌动着暖流。其实,班里有好多同学唱得比她好听,长得比她出色,但表演的机会却让给了她。由于她自己主动要求,由于班上热心的同学鼓励,让她于台上获取更大的直面人生的信心和勇气。我不禁湿润了双眼。她使我明白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拼搏;其他同学更让我深深地感动,我看到了他们金子一样的心,看到了他们心中充满的爱。我被他们震撼,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如果教师能够转换角色,平视学生,那么,教师的心会被滋润,胸怀宽广了,心智历练了,我们的声音会放柔,面容也更加慈祥。教师审视学生的错误,看到的不仅是当下的错误,除此之外还有错误背后的东西。教师的眼光变得深远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是斟酌了再斟酌,话说出去,要既温和还要有效力,知道婉转地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如同对待自己。像一阵清风掠过,给焦躁的学生一阵清凉。而在学生需要温暖时,教师亦伸出自己的大手与学生相握!生活变得美丽,因为我们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付出的。我们付出爱,收到爱,我们有理由微笑,打心底里为自己的生活自豪!

我坚信学生是一棵小树,教师只要给他成长必需的环境,适当加以扶植,他就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在一片森林中,也许我们的学生不一定是最高大最伟岸的一棵树,但只要是一棵有用的树,那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就是适合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营造一个“动起来”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如何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