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08-20 11:16:07

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在未来的时代,没有创新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一个民族的发展,都需要文化,而文化离不开教育。所以,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必然是一个发展的民族,一个创新的民族。

关键词:创新能力 良好氛围 质疑问难 积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11-01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达到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1 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创造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了《阿福的新衣》这个小故事,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再讲给全班同学听。然后我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这样既能清楚的呈现出师傅的一与徒弟的一的长度不一样,也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徒弟会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并且学生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与老师的一也不一长,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2 保护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生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总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北风呼呼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为什么树叶春天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就是黄色的,这种好奇心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起点,如果通过思考产生新的想法得到鼓励和赞赏,就会促使探索精神和行动的发展。如果从六、七岁上小学起就被管得死死的,没法问老师课外以外的问题,没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长此下去,就会磨灭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科学家认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他们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要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得好的加以表扬,当学生能够踊跃提出各种问题时,就可以进一步要求提高问题的质量,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认识钟表》时,我通过给他们讲了小明的一天这个故事的让他们发现问题,小明六点起床,七点吃早餐,八点到校,十点做操,五点放学,六点吃晚饭……我刚说到这,就有同学举手了,问:“老师,小明不是六点起床吗,怎么六点又成吃晚饭了?”我立即表扬他问得好,肯动脑筋,然后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通常都几点睡觉?有的同学立即回答“说九点”,我立即反驳他们说可是九点我们正在学校里上课啊?这下,有些同学很快就明白了,原来一天中有两个九点,也有两个六点。

3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和经验积累。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撑点,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基石和起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但是基础知识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或者记忆时往往死记硬背,所以尽可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内容,使思维朝各种可能的方面扩散,使思考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一种方式。

如:一支铅笔5角,一块橡皮4角,小丽用1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这个问题首先牵扯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问题,要知道1元到底等于多少角,然后才能开始解题。

方法一:可以先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1元=10角,5+4=9(角),10-9=1(角)

方法二:可以先算一下用1元钱买一支铅笔后剩下多少钱,再用剩下的钱买一块橡皮算算还能剩下多少钱。

1元=10角,10-5-4=1(角)

方法三:可以先算一下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后剩下多少钱,再用剩下的钱买一支铅笔还能剩下多少钱。

1元=10角,10-4-5=1(角)

4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首先,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使困难学生能接受,能消化,使优秀学生能“吃饱”,并能不断地超前发展。其次,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只是个别同学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其三,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布置作业和辅导时要恰如其分地分配力量,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化工夫,细心引导,漫漫地扶,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是老师帮他解决了问题,而是靠自己努力解决的,从而激发其兴趣,赏识成功的快乐。

对学困生只要有进步,要及时鼓励,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不把他们同优生相比,否则会损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要抓住有利时机用语言评价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丰富、真切感人的评价语言中受到感染,从而增强碧胜的信心。比如“这么难的题,你都能做出一点,说明你已经进步多了,只要你继续努力,经过一段时间,你一定会赶上他们的!”

创新教育不仅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鼓励他们靠自己的调查、探索,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富有开拓性的工作,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智慧潜能,激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新数学课程标准[S].

[2] 曹飞羽,李润泉.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逄焕方(1960,9―),男,汉族,籍贯:山东青岛,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中专,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上一篇:广州智光高压变频器在锅炉引风机上的应用 下一篇:高职高专公共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