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老”字了得

时间:2022-08-20 10:17:00

据有关数据:2012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而在四川,2010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310.67万,已占总人口的16.3%。

一个“老”字,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赞美的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遗憾的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期盼的有: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养、老有所倚、老有所学、老当益壮;有点负面的有:老于世故、老气横秋等等。

这些“老”的说法,只有人老了,才有深切感受。少年时节,只有“维特之烦恼”;青年时代,总以为有大把的时间可挥霍;进入不惑之年,蓦然回首不知不觉就到了人生的一半;而迈进老年行列,才真真切切感到“岁月如梭”的速度。我每周五给老妈打电话已成习惯,第一句总是听到老妈惊诧:“又周五了?这么快……”

人老了,不仅时间,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强化地告诉你“老”的忧虑、伤感、凄清、无奈……就说最近去看92岁的大伯,他一脸为难地告诉我:“这两年得病得怕了!看点病太难!我这公费医疗,关系在区里,区里医院看不了去市医院得批,市医院看不了去省医院还得批,太难了!”说到我一个70多岁的叔叔,大伯连连说:“哎,他死了老伴,我不同意他再续,他不听。怎么样?又离了,离了还得给人拿钱。再回儿子家还不好意思,怕儿媳妇不同意。还好,儿子媳妇把他接回去了。”

这小小的生活片段,道出了多少老来的艰难。老人的医疗问题、婚姻问题、甚至老人和下一代的相处问题。越走近老年人的生活,碰到的问题越多,真是怎一个“老”字了得。我的一位老同学已望七了,还在相当辛苦地照料她90多岁的老爸老妈。她自己独立难支,雇个保姆也相当难。“哎,干不了几天人家嫌脏嫌累就走了。三天两头换保姆,工钱必须一天一付。没办法,被雇的怕东家没诚信一天一结账,东家怕被雇的要辞工只好一天一付账。”老同学满脸无奈地说。虽然在爸妈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但我那同学绝对是老人了。可是就这样,老同学还在唠叨没法照顾儿子的儿子,一脸歉疚。

你看,这又牵引出多少老年问题――老有所养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还有老人帮子女带孩子的问题。没办法,生活就是这么实际,就是这么现实,无可回避。

无可回避就必须勇于面对,包括政府、社会、民间、子女和老人自己。毕竟办法比困难多。现在倡导和规划的养老服务,就是勇于面对老年问题的行动,当然更重要的是善于面对。有人称养老服务是“夕阳红的朝阳产业”,很形象很生动,夕阳与朝阳就是互相衔接,相应循环嘛。上面讲的那些老来难的困窘,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老龄化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这对环境养老、健康养老、金融养老等养老方式而言,是多么大的空间啊。

中国老龄化与现代化狭路相逢,化弊为利,迎接挑战,既要发扬养老尊老的好传统好办法,又要有现代思维和现代手段。“最美不过夕阳红”可以唱得更响亮,但应对“只是近黄昏”要做得更实在。

常思一个“老”字了不得,做好一个“养”字了不起。

上一篇:英国现行房产税制度的经验及对于我国房产税改... 下一篇:沥青路面坑槽修补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