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利康尼压缩喷雾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护理

时间:2022-08-20 09:59:38

博利康尼压缩喷雾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护理

资料与方法

对象: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喘憋性肺炎102例,男62例,女40例,年龄50天~2岁,平均年龄6/12岁,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规定的标准。排除喘憋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等疾病。

方法:本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等基础治疗,必要时给予镇静、吸氧、退热等对症支持疗法。采用博利康尼溶液雾化吸入[0.03ml/(kg・次)加生理盐水至2ml],由百瑞公司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次或3次,每次吸入5~8分钟,疗程据病情而定。

疗效判定:①显效:用药3天喘憋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缺氧症状改善,肺部喘鸣音减少或消失。②有效:用药3天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③无效:用药3天后症状体征无改变。

结果

治疗组50例,显效39例(76%),有效10例(20%),总有效率达96%。

护理体会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操作前向家属耐心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增加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的了解。

雾化吸入前有效清理呼吸道。年龄稍大的孩子在雾化前用生理盐水嗽口,鼓励深吸气-咳嗽-咳痰。昏迷患儿及小婴儿于雾化前充分吸痰。缺氧严重者吸痰前先高浓度吸氧1~2分钟,使血氧饱和度提高。

患儿取坐位或半坐位雾化,病情严重者可选择高枕卧位,头偏向一侧。稍大的儿童教会深吸气、吐气的方法。使药物能充分弥漫到肺部,利于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沉降。避免患儿仰卧位,处于仰卧位时,其肺活量、潮气量均较坐位、半坐位及侧卧位时为小。如果采取仰卧位雾化吸入,患儿极容易出现烦躁、气促、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

雾化前1小时禁止喂奶、喂饭,以防止吸入过程中患儿哭闹,引起呕吐将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极不配合的患儿可采用睡眠后雾化。

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小儿一般采用小雾化量开始,吸入过程中距离患儿口鼻由远及近吸入1分钟,待患儿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调节到所需雾量。一般吸入5~10分钟,如患儿严重咳嗽、气喘可给予间歇吸氧、吸雾交替进行直至雾化结束。防止吸入时间过长,距离太近,患儿出现缺氧、紫绀。

吸雾完毕及时给患儿翻身、拍背、吸痰,使雾化后稀释的痰液及时排出体外。

吸雾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脉搏、面色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应停止,并通知医生处理。

讨论

压缩喷雾是由压力泵获得动力,制造出大量的空气,通过空气管送入吸入器。空气进入吸入器后,将液体药物分解成微小的雾粒,加上又是压力给药,患儿无须进行深呼吸,药物的雾粒也可被有效地吸入支气管及肺泡,起效快,解除痉挛、消除深部气道和肺组织的炎症和水肿,改善通气,效果良好。加上药量少,时间短,患儿容易接受,避免了时间过长或气雾量过大造成患儿缺氧或紫绀等不良反应。博利康尼又称特步他林,是β2受体激动剂,可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物质的释放及内源性介质引起的水肿。通过喷雾将博利康尼直接吸入到支气管,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可迅速缓解喘憋症状,改善呼吸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心悸等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65-1166

2苗月鱼,苏丽珍,靳鹏霞.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1,15(6):335-336

上一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下一篇: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