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绘画中的圣母形象浅谈

时间:2022-08-20 09:17:43

拉斐尔绘画中的圣母形象浅谈

摘 要:文艺复兴以后,画圣母知名的画家络绎不绝,而在众多创作圣母的画家中,拉斐尔以《西斯廷圣母》成为画圣母的最高典范。

关键词:圣母玛利亚;基督教;文艺复兴;拉斐尔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72-02

拉斐尔绘画中圣母形象的主要特点:

人们总是用“超凡入胜”“尽善尽美”来形容拉斐尔的作品。拉斐尔从不塑造刚强有力的英雄人物,而是偏爱画些温柔美貌的圣母与圣婴。在文艺复兴之前,圣母的形象总是充满“神性”,严肃的与世俗保持着距离,而拉斐尔的圣母像一反以往宗教画的呆板僵化、苍白神秘的气氛,以人性化的因素注入其中,使其变得有血有肉,平易近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批圣母像并以圣母像闻名于世,在他的300多幅画作中有近百幅是圣母像,《圣母子》(又名:奥尔良圣母)、《大公爵圣母》、《金翅雀圣母》、《西斯廷圣母》等等。

一、人性化而非神化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人性化而不再神化,它是拉斐尔圣母区别于中世纪圣母像的最大标志,也使得他的圣母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的代表。1507年拉斐尔创作了《花园中的圣母》,圣母在人间,除去光环、十字架和远方的教堂,这就是一幅很美的母子图,圣母的眼睛凝神下视,眼中流露着温柔和慈爱,圣婴的表情则天真活泼,母子间其乐融融;同年他创作了《金翅雀圣母》,而这幅画即是因其上有一只抓在婴孩手中的金翅雀而得名,画中的人物没有一点宗教的标签圣婴与圣约翰都画成了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就象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幼婴的天真烂漫与圣母脸上的,组成了画面的基本内容――吟诵天伦。

人性化的因素显示出拉斐尔深受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人神的关系上,人文主义者追求的是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人神统一的世界,“人文主义者对神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帝人情化、上帝保佑幸福、上帝被排除在人间事物之外。”①整个中世纪都在强调末日审判,完全不鼓励欢乐,过分强调灵魂与精神,对肉体极度贬抑,这些使得人性、欢愉、亲情、爱情不被重视。而文艺复兴把被否认掉,但却真实存在的人性与生命的本质复燃起来。

二、完美化

拉斐尔所有画中的圣母用完美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拉斐尔画中的圣母形象虽然来自现实但他从不照抄模特儿,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本着画家自己的审美理想来构思的。他在1514年致友人卡斯特里奥的信中就说过:“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那最美的一个作为我的模特……但由于选择模特是困难的,因此在创作时,我还不得不求助于我头脑中已形成的和我正在尽力搜求的理想美的形象,它是否就是那样完美,我不知道,但我正在努力达到完美的程度。”②拉斐尔早期的圣母偏重于平民气息,到罗马以后,拉斐尔的圣母形象仍然是世俗的但在气质上带上了几分贵族的气派。完成于1514年的《西斯廷圣母》是历代圣母像中的经典之作,亦是拉斐尔最后也是最成功的一幅,《西斯廷圣母》这幅祭坛画是指定是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的礼拜堂里的。画中的圣母兼具了两种禀赋,她既像一位善良的民间女性,又具有女王式的严肃性,帷幕拉开,圣洁而美貌的圣母赤着双脚,怀抱耶稣,徐徐从天上下落人间,晶莹的目光注视着苦难的人间。被母亲紧抱的耶稣,张大眼睛,似乎在等待圣母给他决断未来的命运。帷幕左边是教皇西克斯特,右边跪着圣女芭芭拉,画面下方有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天使。这幅画采用了严谨的金字塔形构图,空间透视处理的极好,画面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既有联系又不相互重叠,静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西斯廷圣母兼具文雅、圣洁、美貌,凄美悲悯的眼神引人无限深思,优美、慈爱、庄严、悲伤多种因素同时出现在画面,使人物形象丰满深厚,因而产生持久的美感。一位俄国画家感慨得赞美到:“拉斐尔画的圣母,本身就是对人类想象力的创造。”③这种完美性来自拉斐尔对美学的追求,他个性开朗,与人为善,举止优雅,在艺术上他追求明净祥和,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他一直追求理想的人间美,一种理想化的调和美,这也是他心目中的完美,他相信世间有一种理想美,相信世间有绝对美的理念。

三、偶像化

文艺复兴以前,基督徒认为他们的偶像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偶像都被刻画的高大肃穆,气势恢弘,笼罩在庄严神秘的气氛中,使人感觉冰冷。早期的圣母子像只作为基督教信仰而出现,二者之间并没有人间的亲情,到了中世纪时期,人们对圣母玛利亚的热爱与尊敬胜了圣经中的其他人物,在14世纪,圣母与圣婴是被描绘和刻画最多的宗教人物,人们把圣母当作上帝之母,教会之母,让她在天国中代表他们,成为祈祷者之一。这一时期圣母子题材在艺术处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间的人情味逐渐显现出来。人性画的介入使拉斐尔的圣母像极大拉近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神对人们来说不再是高不可攀,拉斐尔圣母像中的圣母原型有他思念的亡母,有待他很好的公爵夫人,有他挚爱的情人,还有他心目中理想美的形象,以自己的母亲、养母、情人的形象来描绘圣母,这是拉斐尔本人的一种突破,同时也说明这一时期宗教艺术已经向偶像化迈进了。

人们把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奉为女性画的集大成者,而《椅中圣母》被认为是拉斐尔的颠峰之作。拉斐尔非常仔细的把人物处理在一个狭小的圆形框里,为了展示圣母的亲子之情,布局极其精心。圣婴潜于圣母胸前,娇憨可爱,玛利亚亲昵的抱紧儿子,低眉斜视画外,展现一种女性的娇羞,玛利亚的姿态和表情,令后世众多观众为之神往,欣赏者见到这幅画时,油然的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联想。这种根据人们审美趣味来创作说明拉斐尔更多的是以艺术的心态而不是宗教的心态来完成作品。这在客观上起到了宗教人物偶像化的作用。

四、民俗化

在宗教的图象学中,红色一般象征天主的圣爱,兰色象征天主的真理,一般的宗教画,圣母的穿着必须有红、蓝两色,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拉斐尔的圣母像基本上沿用了早期基督教圣母像的规范,在服装仍承袭了红上衣、蓝斗篷的典型服装。但他在处理细节上做了许多文章,将他所处时代的审美,时尚巧妙融入其中。民俗化是拉斐尔圣母像的又一点特点,仍旧以《椅中圣母》为例,玛利亚的服饰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妇女服饰的民间特色:讲究佩带饰物,服装加滚边刺绣。画中的圣母的红色上衣一部分被她的披肩挡住了只露出右臂部分,蓝色的斗篷从腰际开始覆盖下来,头上缠着漂亮的巾帕,披肩为绣花绿地,绣织着美丽的图案,边缘有长长的金穗,凸显人物的明快活泼,也增添了华贵和艳丽的气氛。

拉斐尔本人在当时虽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他的作品多数是受人所托,有时是教皇、教会,有时是贵族或市民,在创作时他还要考虑订画人的文化修养和欣赏品位,他创作中的民俗化特点由此而生,同时这其中更包含了拉斐尔个人的审美趣味,因为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严格规定的条条框框内进行创作,就象教会在订画时考虑的是对宗教的虔诚,而画家考虑的则是他的画能否受到好评,拉斐尔的圣母像不仅仅是时代口味的适应者更是时尚的引导者。

拉斐尔留下的大量圣母像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及当时的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我们对女性美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意]Angelo De Fiore等.西洋巨匠美术丛书・拉斐尔.盛利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P32.

②桑德拉・苏阿托尼.文艺复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P9.

③美术词典―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卷.P253.

上一篇:论广告色彩与受众心理 下一篇:浅谈歌唱中的气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