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时间:2022-08-20 09:16:18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讨论;问题;时机;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76―01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对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一位学生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见解发表看法,是同学间互相学习和获得信息的最好机会,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然而, “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课堂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力度,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就要放手让学生在“想、能、会”的思维指导下学习。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一、明确讨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在数学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出什么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学生“想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比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2.除法有什么重要性质?根据商不变性质可以推出比有什么性质?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不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发现了比的基本性质。也许他们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但他们动脑思考了,体验了事物产生的过程,因此,这就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铺平了道路。所以,要想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就决不能把课堂讨论当作教学形式的一种点缀,而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讨论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把握讨论的时机,创设讨论的情境

当教材中出现难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他们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讨论的机会、大展其才的机会。这样的讨论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已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有对又快:0.75÷0.25,10÷3,56.8÷11。”当学生发现第二题和第三题永远除不尽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我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三、放开学生的思维,营造讨论的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找碴儿”,只有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进取、开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要营造这样的一种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不能把自己放在“指挥官”的位置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从而使学生养成对问题积极探讨、质疑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除了书上给的名称,大家还可以给这个规律取个什么名称?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经过对比,我统一意见,给出了一个让全班学生都满意的答案:齐心协力,并让想到这个名称的同学解释一下。这位同学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并且是相同的倍数,证明被除数和除数的步调是一致的,所以是齐心的,就像我们组里的四个成员,在学习中我们一条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位学生居然赋予被除数和除数以感彩,真是太精彩了。我首先肯定和表扬了他们的想法,随后通过引导,使他们完全、透彻地接受了“商不变的性质”。所以,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里学习,就可以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敢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总之,有效的讨论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来关注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怎样让聋哑学生学好数学 下一篇:“分解因式”一节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