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索

时间:2022-08-20 08:25:18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索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感触最多、颇费心思的就是学生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尤其是班上那些学困生。“学困生”往往指那些学习能力上有困难,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或是因为身体、家庭原因等造成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进步,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可是因为诸多原因他们总是在不经意中就成为了“特殊学生”。因此而导致他们或多或少的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如何对这些特殊群体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使之发生转变,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的热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转化 策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42-01

一、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生源差异悬殊

学生生源的不同,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学前教育、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等方面。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就遇到过一些由于思想观念滞后,对学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的家长和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在学习方面及学习习惯上落后于班级其他学生,久而久之成为班上的学困生。

2.学生自身的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因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往往会津津乐道班上的优生如何得意,反应如何快速,可谓一点就透,而对班上那些“不开窍”的学生却总会不断地抱怨。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积极性低。我不太赞同“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没有不会学的学生”这句话,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教学的内容环环相扣,不可能像专门搞研究的那样针对一个或极个别学生进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特殊性,教师的精力等方面限定了对个别学生指导及指导效果的缺失。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困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学困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与优生拉大了距离。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

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

5.师生情感,不够融洽

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而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会造成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成为老师和学生眼中的“另一部分”, 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6.身体原因或家庭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

二、小学数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迫在眉睫。

1.自信是向前的基石。创造机会,让他们重拾自信

我特别留心观察这部分学生,发现他们特别缺乏自信心,而且很敏感与自卑,他们感到前途渺茫,也想学习,但是已经听不懂老师讲的课,因此就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自暴自弃不求进取。针对这种状况,我想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一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不比别人差,只要努力一定行。如我班上的李国栋,初次见面就给我一个不同寻常的印象,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可是上课还没有形成课堂常规意识,随意下座位,从不交作业,没有朋友,我行我素,老师只要提问或要作业就蹲在地上不应声,弄得老师们也无可奈何。我向其他老师了解他的情况,原来这个学生由于性格和家庭原因,形成了老师和学生眼中的“特殊人物”,老师和学生都敬而远之。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书包里的书收拾得特别整齐,文具摆放一丝不乱,我立即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这个消息,并请班上同学进行参观学习,我偷眼看到了他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在一次次的观察中,我只要发现他有一丝的进步就及时进行夸大的表扬或鼓励,终于,我发现了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学习成绩也赶上来,和班上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的融洽了。

2.跟学生交朋友,善于发现闪观点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这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所以学习劲头不足,而且有些顽劣成性,已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那么我们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并不是不通情达理,他们会在狂妄中受到感动,也会在宽容中奋发努力。有一名学生他经常上课时恶作剧,为同学和老师作漫画肖像影响很坏,我发现后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请他搞了一个小型画展,让全班同学去了解他不为人知的特长,并给他写了一封信:“你很有画画的天分,但还需要有非凡的眼力,看到世间的美好,如果从现在我们学习的几何图形开始练习的话,那将来画出的画会更加精彩”……此后,他好像受到了启发,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成绩有了起色,下课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和我说说话,我明白他心中那份缺失已久的童心已被唤醒。

3.改变教学策略,培养学习兴趣

其实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困生由于基础差,造成学习兴趣丧失,因此不愿学习。越不学习成绩越不理想,产生了恶性循环。如果在数学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我改变了教学策略。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竞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增强信心,从基础抓起,慢慢引导。只要表现好就要及时表扬。再比如数学课堂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多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到数学不是深不可测的、孤立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心理上消除障碍,增加亲切感。

另外,在课堂上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让学生被你的技巧所吸引,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学习你所教的数学知识。

4.与家长做好沟通,寻求家长的配合

教学活动是双边工作,只靠老师一味的努力,而没有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无疑难上加难,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改正不良习惯,从而得到进步。

总之,对待学困生,我们要不吝自己的呵护和关爱,用春风化雨的心态去对待那些柔弱的幼苗,用一颗博爱的心去爱护他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关注他们,要有一张懂得赏识的嘴巴去赞扬他们。因为我们仅仅是他们精彩一生的一处驿站,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他们的旅途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孤单,不迷失方向。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