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8-20 05:01:10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道德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节凝聚作用、教育作用与认识作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现状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较强的社会公德心、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等特点,整体呈现较良好的、较健康的状态,还是相对比较和谐和有原则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道德信念缺失,道德目标自我化和道德取向功利化等方面是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大学生道德观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等五个方面共同着手。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观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34-02

大学生是即将成才的国家栋梁。在大学校园里,只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当代大学生们才能以完美的形象和过硬的水平,找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坐标,也才能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壮丽青春。

一、关于道德观

道德观是人们对社会不成文规则和意识形态的立场和看法。大学生道德观是指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中的具体表现,表现在大学生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质和倾向。

道德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节凝聚作用,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整体呈现较良好的、较健康的状态,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应对措施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

大学生在道德理解上的态度是明辨是非的,是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是讲究奉献和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的,他们还会为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而表现不满,而对于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大学生道德言行落后于他们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二)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

大学生不再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判断一个人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此时道德评判标准的相对化、多元化随之出现。伴随着认识水平的上升,这种相对化、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给大学生的思想松绑了,增加了道德评价的方式方法,拓宽了道德评价的尺度,使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众多情况时,从而给出自己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

(三)部分大学生道德信念缺失

全球化浪潮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思想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迷茫,甚至对人生信仰、道德观产生怀疑或者歪曲,从而在人生态度、为人处世上变得消极和懒散。一些大学生竟然反对任何道德约束,主张无拘无束、放任自由,对待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漠,在道德信念、道德义务方面表现得无动于衷,认为学习先进无用。

(四)道德目标自我化与道德取向功利化

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干系,最能看出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使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更多的学生将经济收入作为择业的第一要素。

(五)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受到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随处可见。大学生上课穿拖鞋,上课做小动作,上课迟到,上课吃东西,偷窃其他同学的财物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学生性观念极度开放,婚前、人流现象都在增加,甚至还有个别女生为了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而做“二奶”、做“小三”、傍大款;大学生对黄色文化、随地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表现得极其麻木。

(六)诚信度有所降低,虚荣心、攀比心有所抬头

由于各种原因,考试作弊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较普遍。与之相对应的是虚荣心、攀比心也在悄悄上升。不可否认,家长对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一些物质上的奖励本无可非议,同时,电脑之类的数码产品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奖励却在渐渐地变味,大学生将这种奖励变成了攀比炫耀的资本。

此外,大学生发现自己与身边的同学有物质差距时,或由于面子原因,或出于嫉妒心理,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攀比,超前消费。

三、解决对策

笔者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应该推行新的、可行的道德建设措施

首先,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规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可供学习的道德模式,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当代大学生构建自身理想品格的重要武器。其次,要建立大学生个人道德档案。国家可以效仿银行信用体系建立大学生个人道德档案。这种大学生个人道德档案应该在大学生刚入校时就开始建立,并作为个人档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并作为大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比如,在大学生找工作、考公务员时,道德表现将作为一项能否录用的重要参考。最后,要出台实施有关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观不能只依靠社会道德准则,还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健康发展。笔者个人建议可以先把某些热点问题以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比如行人闯红灯、乱扔垃圾。当以法律法规来约束这些道德问题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同交通法规中对酒驾、醉驾的处罚。

(二)社会要紧密配合国家的道德建设措施

在国家推出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之后,社会应大力配合,使这些措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媒体要加强宣传。媒体应该对国家的道德建设措施大力宣传,并选取道德表现的典型事例大力报道,力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你争我赶的道德学习氛围。其次,用人单位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考量。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要把大学生在学校的道德标准作为能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把今后的道德表现作为工作晋升、工资提升的重要依据。而我们的事业单位、公务员部门同样加大考察大学生的道德表现。其他诸如此类的措施仍然有很多,如银行拒绝向道德表现差的个人发放贷款,道德考核不合格的个人不能领取驾照等等。

(三)高校要狠抓大学生道德观教育

笔者建议,把大学生的道德表现作为评先进、评优秀、评奖学金、评助学金、入党考察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这个措施,可以把大学生的道德表现与大学生的个人直接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必然有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

(四)父母要亲身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必须把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作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小抓起。

(五)大学生个人要加强自律

大学生个人必须加强自律,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平时要多阅读有关道德观方面的书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主动向好人好事学习。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结交朋友,对于那些道德素质较差的人要敬而远之。在浏览网络信息时,要有信息过滤能力,不能像海绵一样无选择性地吸收。

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后备力量,良好的道德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健康道德观的形成影响重大,高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利用最宝贵的大学时光使大学生都能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积极探讨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出新一代有良好道德观的大学生,使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 参 考 文 献 ]

[1] 赖萍.大学生道德观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 邵希砚.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J].科技信息,2012,(7).

[3] 郝大林.儒家传统道德观与当代大学生品格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4.

[4] 齐亚红.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观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

[5] 孙留华.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浅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 赵扬.大学生婚恋观形成中的法制教育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

[7] 谢敏.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

[8] 张静李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上一篇:人文关怀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讨 下一篇:高职双语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教学模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