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职业倦怠这道坎

时间:2022-08-20 04:57:06

越过职业倦怠这道坎

我们经常听数学老师感叹:哎,教数学真没意思,整天就是与符号、图形打交道,不想教了也听到一些校长们反映:有的数学教师不认真备课,上课常出知识性错误,有时因解不出书本上的习题而挂了黑板种种现象表明,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竞争明显加剧,人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职业压力超出个人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出现职业倦怠。

数学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专业性强,不是会做几个数学题的人就能当好数学老师;二是工作量比较大,特别是解题教学与复习课,学生作业多,教师批改的时间也会很多;三是社会期望值高,因为数学在各级各类考试中的分量大,给数学教师的压力也就大有了这些特殊的原因,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容易形成。

2004年北京国家心理学大会的资料显示,职业倦怠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教师群体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全国各地进行了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近半数教师压力很大,10个教师有3个倦怠工作,心理健康的不足三成,(资料来源:《文汇报》2007年8月27日张昕文)。

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研究防治的对策就很有必要。丁伟老师的文章能给我们启发。

数学教师职业倦怠新探及缓解倦怠的对策

丁 伟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mudenberger最早提出“职业倦怠(bumout)”这个词,并将这个词语定义为:“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此后,这一领域立即引起了理论界广泛的关注,而教师作为一个关系国家社会未来的高压力群体,它的职业倦怠更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中,工作中持续的疲惫感及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特别是我国实施新课改之后,价值的多元化,道德界限的模糊,使数学教师又陷入了新的职业倦怠之中,在新课改中,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缘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大量研究表明,中学数学教师与其他科目教师职业倦怠的共同成因主要有三方面 社会根源,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如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校追求升学率,要求教师加班加点,在工作高压下一般教师难以坚持下来,而是选择放弃努力,通过减少对工作精力和情感的投入使自己达到心理和生理的调和、平衡,他们认为,不管自己工作多么努力,结果都同样令人失望,因而不再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有类似于“习得性帮助”的心理。

系统内部根源,教育系统,比如学校对教师管理的机械化和考核的量化性;一些学校把教学的整齐划一作为教学管理的最佳境界,忽视了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学校教学应该有共同的目标,但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则会抹煞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比如,就备课而言,有的学校硬性规定教案的内容、格式必须统,甚至以教案篇幅的多少评优劣、定等级,又如,一些学校管理人员缺乏深入实际、深入课堂的热情,过多地使用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评价的诊断作用,一些教师在教学LIJ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却被认为教学结构不严谨、教学功底展示不充分,这样的管理方式在教师中引起了极大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引起教师的倦怠,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当前很突出的一点是盛行分数管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极可怕的魔杖”,上级喜欢用成绩充实政绩,校长就要你出成绩,家长也只认同能出成绩的老师,教师在这个“分数”的重压下,势必产生职业倦怠感。

个人因素,个人理想的完美与现实的冲突,由此产生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并表现为情绪的衰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的低成就感,教师一般富有理想,而且有追求成功的极大渴求,能狂热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若学校文化和人际关系网络能够使教师的狂热发挥,则他们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能成就这种理想的学校环境毕竟不多,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相对僵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之中,更是难觅这种宽松土壤。因此,在有些教师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会产生巨大反差,他们拥有的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当内心整个信念体系突然坍塌时,最终将会屈服于现实,变得随波逐流。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诱因除上面的三个主要方面外,还有其新的原因。

对新事物的不适应产生了对职业的倦怠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算是才进入起步阶段,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有专业方面的,还有非专业方面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我们的教师大多是教学能手,在教材的处理与分析、课堂教学的把握、课后辅导等方面都有着很丰富的经验,一旦进入新课程,我们的教师就会发现有些经验与新课程理念相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这个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行家”居然不会教了、教不好了,这样,教师就会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如不加以克服,久之必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

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际之间的偏差引起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新的教育形势下,产生了很多新的教育观念,比如,素质教育观念、快乐学习观念,等等,新课程的理念就包含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让学生逐步培养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的观念,然而,这个观念实施起来是不容易把握的,并且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现在依然是看重成绩、看重分数,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师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把握新课程理念,又要教出社会满意的教学成绩,这就可能会使我们的老师在不能同时满足两者的要求时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对职业产生倦怠感。

针对数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学校和数师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理想信念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一个没有立志为教育献身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教育的乐趣的,相伴相随的只能是莫名难耐的倦怠,学校可以引入一些企业选聘的做法,比如情境模拟、工作样本、心理测验、评价中心、胜任特征评价、工作预览等人事测评技术来测定候选人的职业性向、兴趣与能力,另外,学校要注重教师对学校组织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没有认同感的人是难以融入到学校中,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长此以往必将引发职业倦怠。

进行绩效评估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基础,现在的教师管理多沿袭人事管理的老方法,重事轻人,忽略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很少对其进行科学的工作分

析,不能对教师工作内容、性质提供合理的依据,这容易造成教师为众多额外工作所累、角色模糊甚至出现角色冲突,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负担,从而引发疲惫和倦怠一个有效的教师工作分析与设计,首先应该提供教师工作的总体框架、规范与责权,使教师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其次,必须明确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的、技术的和情感的(比如社会支持)资源;最后,还应依据作环境的变动而变动,比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忠实执行课程的教书匠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如不及时对这种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上的变化进行分析与调节,便很容易造成教师角色冲突和模糊的状况。

职业培训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划分为八个主要阶段:职前教育、实习引导、能力培养、积极发展、挫折调适、稳定停止、生涯低落和退休落幕,在不同的阶段,教师会有不同的工作压力,一般来讲,低阶段的教师发展性压力比较大,高阶段的教师维持性压力比较大,两类压力的形成转变足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方式上看,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是一种积极的压力应激预应付方式,它在教师自我评估专业能力、教学技巧以及兴趣的基础上,由教师和学校共同制定并完成,以促进教师职业成长为目的,实质上它是一份教师长期的、系统的培训与发展计划,在教师培训问题上,学校应该坚持“用养并重”的原则,养而不用,是一种浪费;用而不养,则是一种无形的损耗,最终必将导致教师的身心衰竭,教师培训的功能不仅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工作指导,提高工作绩效,而且有利于教师利用培训这段时间缓冲工作压力,缓解倦怠,学校应该建立培训体系,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支持,并不断培养教师的价值认同感与献身精神自我充电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实践反思、行动研究、校本研究、形成特色是实现教师持续成长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师实现其职业发展规划、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

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群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群体中,其积极性与个人对群体的需要是交替上升的,学校内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干群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有助于教师之间公平公正地交往,减少人际消耗与冲突,构建积极的学校环境,在教师感觉倦怠的时候,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往往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和谐关系的构建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之间竞争与团结的关系,以竞争求团结,以团结促竞争;其次要积极发挥教师组织的作用,实行民主管理,满足教师的集体归属感;最后要学习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

运用高科技缓解自身心理上的压力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三个维度是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从以上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倦怠也表现为这三个方面,这是以情绪为主的一种表现,是由于教师对工作疲于应付、压力过大导致的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之一是释放情绪,释放情绪的措施是情绪表达,尤其是消极情绪表达和自我表达,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一味地抑制消极情绪表达使个体难以理解自己的情绪,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情绪表达则有利于提高个体的情绪理解能力、社会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博客恰恰能释放教师的情绪,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参与博客让教师有r表达的机会,博客能让教师有机会走进人群,逃离封闭的孤岛,自由地诉说、自在地表达;能为教师建造一个自我、自由的精神家园,让教师有了展示个性的机会,人有表达的欲望,更有获得理解和支持的欲望,所以网络聊天才很风行,教师博客的同质性让大家更容易达成同一个声音,更容易同病相怜,还容易达成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从而缓解压力。

丁伟老师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数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防治的对策,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管理的层级多,可测量的手段在目前还比较落后,学校的自不大等因素都会制约着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各种条件又不及城市里的教师,他们的职业倦怠又有其原因,我们又需要研究对策,因此,请阅读黄丽君老师的文章,也许时你有启发。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黄丽君

当前,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期望值不高,对工作缺乏热情、身心疲惫、畏难、无法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和实现人生定位的现象,导致职业倦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

一是教育发展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农村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在他们的脑袋里生根,因此老师们感到压力重重,二是社会期望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特别是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实生活中,老师的素质根本无法达到人们的满意程度,三是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报,使老师心力交瘁,现在社会上对老师不太理解,尤其农村的家长动不动就指责甚至谩骂老师,加上农村孩子读书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本身就低于城市孩子,所以老师往往感到忧闷、焦虑、烦躁,四是多重角色冲突,老师还要担当家长、丈夫(或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媳妇)等角色,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二、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

教师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虽然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老师就是“机器上的按钮”,工作负担太重,农村小学教师平均每星期上课节次达到20节以上,还要备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有的村小的老师,一人一个班,并且是复式班,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疲于奔命应接不暇的检查、评估、评优等让老师疲于应付,各种备课,批阅作业、辅导、读书笔记的硬性指标等常常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随着生源的减少,老师的严重超编,聘任与下岗的压力也使教师不堪重负,每天生活在下岗的惶恐中。

三、教师自身的生存压力

一是生活压力,农村教师的工资比城市教师低许多,福利待遇差。有的村小老师一学期下来一分钱福利也没有,而家庭负担均比较重,怎能不感到压力重重呢?二是工作压力农村教师的能力与综合素质一般不高,教学手法陈旧,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三是心理压力,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工作中有一种迷惘与低成就感,四是人际关系的压力,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封闭,信息闭塞,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导致办事困难重重。

针对普遍存在于农村教师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强人本管理,给他们创造释放倦意的空间,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要特别关注、关心农村教师,一是要改革用人制度,激活用人机制,让山村教师走出来,

呼吸“新鲜的空气”,补充“营养”,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他们工作的乐趣,二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督导,减轻教师负担许多检查流于形式,老师们纯粹是应付,这样的检查宁愿不要,把这些检查改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意义要大得多,三是要提高教师待遇,有关政策应向农村教师倾斜,真正实现从教公平,四是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让老师们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从事一些教学研究工作。

其次,校长要落实人性化管理,为老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一是要改进管理方法,邀请教师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同学校行政一起有创意地工作,让老师时刻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二是加强与教师的心理沟通作为校长,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老师,尊重,信任老师,使老师感受到被关注、爱护,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要理解教师,把关爱传递给教师,还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三是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尽量为农村老师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让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四是为老师搭建成长平台,把每个人都放在最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的岗位上,为老师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各和机会和条件五是帮助教师合理支配时间,让教师从单调、反复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从而体会工作的幸福,六是帮助老师正确认识自己,对老师进行SWOT(即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把握机遇,克服不足,面对挑战,沉着应战,从而获得成功,七是创造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开展有利于老师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充实。八是成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给农村老师创造一个倾吐内心、释放精神压力的环境。

农村教师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提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如果不重视农村教师问题,就难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健康、和谐发展,黄老师提出了一些想法,值得我们思考,另外,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比青年教师又要严重,因此,吴阳民老师提出了中年教师怎样跨越职业倦怠这道坎的一些设想。

中年教师:怎样跨越职业倦怠这道坎

吴阳民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在提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今天,有这样一个教师群体――中年教师,往往容易被学校领导忽视,他们发展空间狭小,展示机会缺乏,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各种原因,如“功成名就”的满足感,认为职称评过了,该拿的奖年轻时也拿过了,多年的教学也算是经验丰富,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套路,因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没有创新意识,他们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务缠身精力不济,还有的业余时间沉迷泡网吧、玩牌,因此往往呈现出这样的局面:一头是青年教师的教研教改、学习培训,另一头是中年教师机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在新课改的课堂里“穿新鞋走老路”,造成了教师专业成长中一头“冷”、另一头“热”的局面,学校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久而久之会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发展观,认为只要年轻时进修得到高学历文凭,参赛获几个奖,评上职称就可万事大吉了。殊不知,教师的职业是一项特殊的育人事、世,学生是发展的,知识是发展的,时代是发展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不断地学习、进步,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切实关注中年教师,使他们成功度过职业倦怠期十分重要。

一、以互动效应促使中年教师保持工作的新鲜感和挑战性

中年教师因已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一般来说,许多学校还是注意充分利用了这一部分人力资源,主要采取青年教师拜中年老师为师的形式,让青年教师向中年老师学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组织协调等经验,往往强调的是青年老师的“学”,中年老师的“教”,互动可以产生好的效应,以青年老师的工作激情、想像创造力让中年老师再度感受、体验到工作的新鲜感和挑战性,如在教学上,中年老师可为青年老师在处理教材时如何把握住关键、重点提供范例,而青年老师则可以用新颖独特、实用高效的教学设计吸引中年老师,久而久之,能促进中年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在教学手段上,中年教师在发挥传统技术手段优势的同时,也应主动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自制课件、文字编辑处理,网络资源搜索利用等,这样的互动,既帮助了青年教师,又能使中年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

二、为中年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树名师,创品牌

现在大大小小的竞赛活动,参加的不是美女就是帅哥,总之,很难看到几个上了点年纪的教师,青年教师固然需要机会锻炼,也必须给他们加压使他们得到成长,但中年教师如果得不到发展,就像一朵正怒放的花朵,本是最艳时,却因缺少阳光、雨露而过早地枯萎了,因此,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同样应给中年教师展示的机会及平台,如中年教师的优质课展示,中年教师的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鼓励他们成为名师,成为学校的品牌,

记得在2006年举办的一次全省数学老师教学风采演讲大赛中,有一件事让我感动至深,参加演讲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青年教师,但到了最后一名选手上台时,全场一片哗然,因为上台的是一位四十好几的中年女教师,只见她一直面带微笑,全然不顾全场惊讶的目光,而是把自己从教多年来心中珍藏许久的教学故事娓娓道来虽然她的普通话不够青年教师的纯正、圆润,虽然她的演讲技巧不够青年教师的娴熟精彩,但她眼神中透出的那份执着与自信,却赢得了在场所有评委、同行们的热烈掌声,不难想像,这样一位中年教师如果没有对教育的爱,没有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对自我发展的进取心,就不会自信而坚定地站在这舞台上。

三、调节中年教师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爱学习、勤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里,”的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份精彩、每份感动都倾注了教师课前、课后的许多心血,可有的中年教师课前不思考,课后不反思,上课铃声响,拿着书本进课堂,认为教材教了一遍又一遍,再熟悉不过了,好似胸有成竹,却难免被学生问的问题问得遮遮掩掩,被出现的意外弄得不知所措,因此,学习、思考也应成为中年教师生活中的每日必备,如:每人订阅一份教育杂志,每期完成一本读书笔记,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故事,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能促进中年教师提高的活动,如: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形成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使学习走进每个中年教师的心里,由开始的学校行政命令变为一种专业发展的自觉行为。

总之,中年教师是学校发展不可估量的中坚力量,在发挥他们已有经验的同时,如何促进他们越过发展的“瓶颈”,调整好心态,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永葆活力,值得每一个人关注与深思。

上一篇:一道中考题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数学成就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