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师培养方式分析

时间:2022-08-20 02:14:17

网络环境下教师培养方式分析

网络培训借助系统优势与现代教育技术,在同等投资状态下,使参训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增强教师培训的高效性。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缓解工学矛盾。网络开放式培训极大拓展了培训的时空界限,学员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计算机网络接受培训,而且可以不断重复所学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机动、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充分发挥学员继续教育的自主性,培养了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教师培训的个别化学习、交互协同性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培训与工作很好地协调起来,减少教师工学矛盾。

一、网络培训广泛化

交流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思想情感等信息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为学员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各种交流工具,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之间可以保持同步或者异步的交流,及时反馈和沟通信息。也帮助教师锻炼了交流协作、快乐学习、与人协作的能力。

二、网络培训的自主化

学习环境的改变,让学员有了轻松的学习氛围,网络确定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可以随意的对自己培训中不够理解和掌握不足的部分进行梳理学习巩固;还可以对培训中感兴趣但是由于时间现在无法探究的问题进行继续性研究,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教师从传统的“要我学”解脱出来,开始进入自主的“我要学”阶段,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三、构建多元网络培训模式的对策分析

努力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培训模式和教师自主参加培训模式。

1.努力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利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平台资源,积极推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参加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7年6月,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师的实际,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校教师专业教学培训。截止2012年底,共开展600余门以精品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培训,培训高校教师人17万人次。充分显示了新形势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培训的优势和规模。

2.抓好精品课程建设。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做好省级培训平台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各省成立省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以黑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例,负责全省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省级专项培训项目任务的实施等工作。通过省级培训网站,建立省级学习平台,整合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促进省级培训工作的开展。在网站中增加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建立教师学术QQ群团体,增加教师互动交流环节。中心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全省范围内的大型活动,如全省微课大赛、教师课件设计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宣讲等,可提升中心影响力,又可以积累资源。另外,也为高校、优秀教师提供展示自身风采的平台、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建设与发展,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4.努力加大校级学习中心建设,通过学校将网上优势资源共享,加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探索教师学习模式,推进教师培训工作。

5.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造教师终身学习机制,将教师培训和评职相结合,激励教师自主学习。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不断丰富培训手段,促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培训工作的认识,提升教师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转变。

6.完善经费保障,经费投入上,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为教师的培训、培养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扩大与所属区域内企业的联合及国际机构等的联合,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合作,以产业促培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教师培训新道路。

四、结束语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培训教师的手段或者平台,虽然在当今社会仍不可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教师培训,但是其优点仍是不容忽视的。它为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们提供了更便利的学习机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新形势下,应做到将网络培训和传统的面对面培训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师培训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作者:初亭峰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服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