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0 02:09:35

浅析农村中学开展校园足球的有效性

2009年6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开展校园青少年足球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作为首批足球试点校,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在近几年的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掀起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热爱足球运动的热潮。本文从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出发,就农村中学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指导学生足球活动,让孩子们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参与到足球运动中,进而形成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浅谈几点粗浅想法。

一、强化领导职能,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1)加强宣传,营造校园足球活动氛围。以新课标目标引领内容为指导,充分利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黑板报、橱窗、广播电视等平台,加强足球知识的宣传与运动的发动。组织以足球为活动主体的大课间、课外活动,以校级足球友谊赛等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积极投身到足球运动当中去。同时结合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将足球有机地融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去,密切联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校园足球文化。

(2)加强管理责任制,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为确保校园足球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要成立项目推广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各主要处室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对项目的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对口解决,问题不上交、不拖拉,层层负责,落实到人。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与评优晋级、年终绩效等挂钩,落实责任的有效执行。

二、足球运动的开展与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学校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积极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不断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大足球教学的课时量,以校本教材的形式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课标的要求,突出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地位,把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作为项目推进与开展的主要抓手,变“被动的参与”为“主动的参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投入到足球的活动中去。反对讲多练少,提倡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2)将足球活动融入地方特色,教学内容游戏化。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体育素材,将跳橡皮筋、踢毽子、奔跑追逐、斗鸡等项目,根据教学的需要与足球教学联系起来,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蛇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等趣味跑与足球运球练习相结合,双人及多人间的“保护与破坏”游戏,拓展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将运球与保护球有效融合。“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角色转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

三、校园足球与大课间活动相结合

校园足球的开展以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打造了校园体育特色文化,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1) 大课间以足球操等形式呈现,打造学校特色大课间。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组织足球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推广,着力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

(2)体育教师要努力夯实自己的足球基本功,结合学生的足球基础和兴趣爱好,科学地制定大课间足球课时训练计划,认真组织训练,以校园足球队为载体,组建年级、班级足球队,为校足球队储备人才。加强对各班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辅导,组织开展班级足球比赛活动,为学校竞技体育、特色体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打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四、构建合理评价体系,促进足球运动在校园广泛开展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为成员的评价小组,对各班级的校园足球活动情况和比赛成绩计分,将学生参与的过程评价与学期的终结评价挂钩,将学生的体能成绩与特色体育掌握情况挂钩。从评价体制上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足球运动中来。结合“体育艺术2加1”的实施方案,将足球的开展实施计划与选项考核挂钩。强调过程性评价,把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班级管理与发展挂钩。对学生的评价重过程参与、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与习惯的养成,从学校层面重以点带面,以校园足球队的组建与活动为载体,加强面向全体师生面的推广,努力实现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

总之,校园足球已在全国开展了四年多时间,相继在各足球推广校形成了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在校园足球的推广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与提高,试点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得到了质的提升,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完善、学生兴趣的进一步提升,校园足球将在更多的基层学校得到广泛的开展,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上一篇:中职学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基于工程流程的Q―CDMS课程体系建构方法